让“美”真正走进美术课堂 让计算教学“简约而不简单”———《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片断与反思 给“潜能生”一片天地,一份关爱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1期 总第4632期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1期  下一期
让“美”真正走进美术课堂
来源:海门市通源小学 作者:蔡瑞娟 发布日期:2013-06-04 15:29:52

     美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鉴赏及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美术课上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创新呢?我觉得应该将“美”引入课堂。 
     一、以美为境 
     儿童与生俱来就懂得审美,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都会下意识地去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形状等,而周围的情境是否具有美的特点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审美表现。所以,“美”的教学情境设计是整个美术教学的第一步。 
     因此,在每堂课之前,教师都可以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对教室进行一个简单的布置,或准备一些视、音频课件,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上一年级《秋天来了》一课时,我用树叶将教室四周的墙上贴出几棵大树,天花板上有一排南飞的大雁……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了,加上《秋日私语》的钢琴乐曲伴奏和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立刻就被打开,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继续发现美、创造美。 
     二、以美为言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对教师这一职业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美术课堂上的语言不仅要做到精练,最重要的是有美感。引导他们用美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下雨了》这课时,我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随着舒缓的音乐念一些关于雨的诗句和美文。让学生闭起眼睛,跟随教师的语言进行回忆和想象——雨落在小草上,小草便兴致勃勃得跳起舞来;雨落在小河里,水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学生在欣赏美的语言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并从中得到了美的体验。
     三、以美为题 
     一堂美术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有两个: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二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技能进行创作练习,也就是美术作业。后者更注重如何让学生把自己的感知和理解运用视觉语言表现出来,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败的最好依据之一。所以,美术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的作业时也要注意将“美”贯穿始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运用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还不成熟,美术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生美术表现能力还不太健全,美术教学更重要的是训练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所以,作业的难度不需要太大,但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以美为光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后才是学生探寻知识的更广阔的天地。巧妙地利用课后拓展,可使这片天更蓝、这块地更绿。
     1.向生活延伸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美的所在,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再表现,也可以用自己的作品点缀居室,装扮生活。
     2.向学科延伸 引导学生探索本事物在其它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如:我画的天空为什么一定是蓝色的?这就要去查阅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书籍资料,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知识。
     3.向网络延伸 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象征,是一座巨大无比的图书馆,其内资料应有尽有。美术课本上的许多教学内容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范图来欣赏,这样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含量。
     “以爱为灯,以美为光。”只有在美术课堂上创设出美的情境,运用美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自由地、有激情地创作出带有个性色彩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主动认识美术作品、独立创造美的能力,才能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像一束光芒,不仅仅照亮每一朵祖国的花,更让学生的整个心灵世界阳光遍地,百花齐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