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孩子喜爱的乐园———《父母的疼爱》教学启发 多措并举提高能力———合理利用教材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以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1期 总第4632期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1期  下一期
让课堂成为孩子喜爱的乐园———《父母的疼爱》教学启发
来源:南京市六合区瓜埠小学 作者:郁翠 发布日期:2013-06-04 15:44:04

     背景: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习成长。
     内容描述:本课《父母的疼爱》教学目标是: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了解关心父母,用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段。
     活动一:猜猜我是谁。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婴儿时的照片,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是谁。
     [评:学生认为猜照片这个活动非常有趣,课堂气氛很活跃,猜猜我是谁这个活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小小家庭故事会。鼓励学生们讲述爸爸妈妈疼爱自己的故事。
     [评:课堂上,最后一个学生认为在外打工的父母不爱自己,虽然出于意料之外,但却是他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对此,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他走出理解的误区,正确地指导他们。]
     活动三:家庭小剧场。根据学生们讲述的家庭故事,扮演情节剧。
     [评:扮演父母的角色,旨在体味父母的不易以及父母对我们无言的爱,在角色转变中感受心灵的震撼。]
     活动四:回报父爱、母爱。感恩父母之爱,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评:指导生活才是品德课最重要的目标,教者安排“回报父爱、母爱”这个活动,旨在指导学生们尊重自己的父母,并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本课例给我的启示:
     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要富于创造。新课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挖掘和运用。
     一、寓教于愉悦的教学环境中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用“猜猜我是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有幸福温馨的家庭感。再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小小家庭故事会”的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讲述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寓教于乐,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生活
     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让学生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体悟。在课堂上安排“家庭小剧场”这个活动,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进入真实的情境,再次体验父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疼爱。这种情感的体验,源自于语言表达,又远远超越语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对爸爸妈妈的角色扮演,体验到了之前做孩子所没有体验到的感受,体会到了做父母的那份不易,让真实的生活走进孩子的认识世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三、让音乐的魅力感染课堂
     罗杰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用纯净之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在课堂上,音乐的魅力是不可限量的,它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感情;它可以让课堂欢呼雀跃,也可以让课堂鸦雀无声;它可以让学生激情高昂,也可以让学生颔首沉思……总之,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音乐,它就能很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服务。本课选用的三首歌曲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最后播放的《让爱住我家》这首乐曲。孩子们洋溢在脸上的光彩、闪动在眼睛的灵光,无疑来自于音乐的感染。
     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延伸到生活中去。教学中,鼓励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带进课堂中进行讨论、表演、思考;教学后,设计一个行动方案,用来指导学生们的行为,使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地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