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孩子喜爱的乐园———《父母的疼爱》教学启发 多措并举提高能力———合理利用教材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以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1期 总第4632期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1期  下一期
以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来源: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作者:袁亦进 发布日期:2013-06-04 15:46:27

     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使职业院校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成为了一种制度,由此揭开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序幕,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赛”的良好局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质量的试金石、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水平提高的助推器、展示和检验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大舞台。
     一、以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构想
     1.顺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方向。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其终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实现对口就业和优质高薪就业打好坚实基础。通过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市、省、国家四节技能大赛的引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技能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素质。
     2.促进职业教育内在的发展
     技能大赛能够激起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改革的激情,促进职业学校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完全取决于市场和人才质量的培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职业院校面临着生死抉择的“大洗牌”。许多职业院校具有远见卓识,对学生提出了“1+N”型技能培养的模式,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门专业核心技能以外,还要尽可能掌握多门技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作为中职学校,一定要以技能大赛为切入口,抓住有利时机,改革办学模式,创新办学思路,推行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3.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不仅对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具有较强推动力,对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同样具有推动力。就参赛学生来说,与“高手”比试过程中,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也能得到充分锻炼。四级技能大赛的层层选拔,使得在国赛、省赛中获奖的选手,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因此,技能大赛形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劲推力、动力和吸引力。
     二、以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例分析
     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高度重视“大赛”工作,成立“大赛”专职机构,建立“大赛”专项制度,完善“大赛”保障体系,切实把“大赛”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德育创新结合起来,以“大赛”为引领,全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
     1.建立覆盖全校师生的参与制度。通过校内技能节将“大赛”覆盖到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工种(学科)、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全体教师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一致,将参加“大赛”作为职业生涯拓展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项目,将参加“大赛”作为学生必经的实践性环节,形成“比、学、赶、帮”的师生同台、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2.完善“大赛”的保障体系。学校落实专项经费,每年筹措30万元左右的训练奖励经费,作为技能大赛的专项资金。同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大赛”作为专业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3.健全专家、教练、学生三支队伍。一是与省金牌教练建立紧密联系,建立专家队伍。二是各专业、参赛工种明确专职教练,建立成熟的教练队伍。三是通过校内各种赛事的推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相对稳定的大赛集训学生梯队。
     4.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交流。按专业(工种)排出全省历届大赛中的冠军学校,组织选手深入到兄弟学校学习,或把师傅请进家门现场剖析,提高训练针对性。
     学校通过“大赛”的组织与推进,拉练了一批“师德高尚、技能过硬、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能承受、能配合”的高技能学生队伍,探索出一条以“项目教学为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技能竞赛为补充”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成为了盐城市职业学校的排头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