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师的再创造能力 转变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1期 总第4632期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1期  下一期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来源:涟水县第四中学 作者:陈素萍 发布日期:2013-06-04 13:48:09

     许多学生现在畏惧语文、害怕语文,甚至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就要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教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时,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非常感兴趣,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班里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与人的生命共存。“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1.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的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读书: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分几个层次、小组、角色读;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充分利用每晚读报的时间,把每周的读报时间设定为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体会诗情画意;另外我还让同学们做好课外阅读摘记,并进行不定期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陶醉。组织小组进行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接着,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产生结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四、走向社会,带领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学生的学习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真正的学习乐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