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自由”阅读者 质量,需从“教”的动态中探析 且看“体验学习”中的作文评价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2期 总第4639期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2期  下一期
质量,需从“教”的动态中探析
来源: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 作者:章丽华 发布日期:2013-06-18 10:40:44

     语文学科教学追寻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需从“教”的动态中去探析。语文教师对教学的敏锐度,对教材语言的表达和内容形式的把握等,是一个繁杂而又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关注学生起点,巧设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生成的内因。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1.明白学生把握文本的纵向起点
     各年龄段的孩子对现行教材中不同题材的理解起点是有层次的。如,说理性文章《说勤奋》在低年级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文体结构、提出观点、选择典型事例来说明观点;到了高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则要求我们用自然现象、古训提出观点,并从正面和反面、古今中外、名人和普通人等不同角度分析事例,使学生在逐步的学习思辨中,慢慢积累说理文的知识。
     2.捕捉学生把握文本的横向起点
     学生对同一篇教材中关注的知识点更是各不相同,教师需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由交流个人的所思所感,并能及时捕捉学生共同的疑点,调整教学目标,改变教学计划,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如,二年级《水乡歌》一文,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捕捉到了“处处绿水荡清波”的“荡”这个生字是学生们理解上的难点,于是进行适时的情景教学,这样不仅让孩子们扎实地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二、善待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素材等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教学资源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最常见又唾手可得的是文本资源和课堂生成性资源。
     1.有序处理文本资源
     教材是最重要的文本资源,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和依据,语文老师要正确、合理地处理文本资源。如四年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作者没有一开头就点明“樟树”,而是在这一段最后才点出,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的同时也能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教师在语文教学时,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收获阅读方法;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表达方法收获写作方法;还引导学生运用关联词语等进行语言操练,锻炼表达能力。
     2.智慧应对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充满问题和变动。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应站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合理利用生成资源。
     三、预设调控课堂,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的体系,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诸多子系统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过程是一个前期充分预设而又临场调控的过程。
     1.充分预设常态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要优化,教学设计找切入点,提问很重要。如《欢乐的泼水节》一课,将提问“正式泼水前,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换成“正式泼水前人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面,感受人们的心情。针对同一内容,提问方式略有改变,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迥异的。
     2.有效提炼课堂信息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把握启发的时机。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对深入理解教材有一定价值的时候,教师应因势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的深处。有位老师教《李时珍夜宿古寺》第四自然段时,学生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甲:我从“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知道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乙:我从“布满了灰尘”可以看出这里很脏。
     丙:蜘蛛网和灰尘都可以打扫干净,而“长满了青苔”说明了这地方不仅脏,还阴暗潮湿,是不能住人的。
     这时,教师及时提炼“蛛网”“灰尘”“青苔”的信息,引导学生感悟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通过对生成资源进行整合、提炼,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促成教学的不断发展和生成。
     教学质量是不该忽视的学科追求,我们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过程,方能掌控学生起点,把握教学重点,从容面对学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