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自由”阅读者 质量,需从“教”的动态中探析 且看“体验学习”中的作文评价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2期 总第4639期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2期  下一期
且看“体验学习”中的作文评价
来源:常州市清凉小学 作者:朱丽华 发布日期:2013-06-18 10:41:58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非常畏惧写作文,这在某种程度上跟作文评价有着很大的关联。传统的作文评价,往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只有极个别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大多数学生在评价中成为了失败者,习作兴趣和积极性也因此被扼杀。
     此外,作文评价通常都由本班语文老师独立完成,工作量巨大,标准单一,往往是寥寥几句评语了事,导致学生也无从下手修改文章。抑或有些老师非常卖力地给每个学生修改习作,改得满眼血丝,生怕漏了丁点语法错误,篇末再来段点评:“你该这样这样写……”学生看到裁判式的评价后,反而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由此可见,作文的评价方式亟待改变。以下是我对作文评价方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细化加分,享受习作的乐趣
     体验学习是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根本理念,细化到作文评价中也必然带来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倡导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习作的乐趣。因此,我们可以将加分细分多元化:1.给划出自己文章中优美词句的作文加分;2.给某些细节描写特别认真的作文加分;3.给重写的作文加分。这样的评价体系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给予他们体验成功的可能性,也体现出课程标准“重视过程”的要求,促使学生的潜力不断爆发。
     二、多层评价,促进习作的发展
     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因此,在作文评价中要实施差异性评价。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方向和自己的成功所在。一段时间后,根据作文水平再进行调整。这种因人而异的评价,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进行横向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则,彰显“以学为本”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三、多角度打分,鼓励习作的个性 
     评价学生的作文要多几把评价的尺子。要鼓励冒尖,张扬个性。比如,一次关于养蚕经历的习作,由于学生体验过程的不同,结果的不同,形成的主题也形式多样。有的学生写了蚕宝宝不断变化的外形,有的学生写了蚕吃桑叶时的有趣姿态;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如何发动全家找桑叶的过程……
     每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个性化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采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自己的感悟。作为教师又怎能简单地用分数来将这珍贵的感悟分成三六九等呢?其实,在写作过程中有独特的体验,其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的累积,更是一种成功。
     四、多方位展示,体验习作的成功
     为了让学生乐于写作,体验习作的成功。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1.当堂写作,当堂表扬。口头作文评价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展示。2.开展优秀习作沙龙会。让学生自由交流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精美片段,养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好习惯。3.班级佳作本。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片段等都摘录在佳作本上,在班级、网站上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习作的成功和快乐。4.发表学生习作。帮学生把愿意发表的优秀作品投到校报《晨露》、《扬子晚报》或者班级网站上等,请家长、老师、同学等阅读,帮助修改、点评。习作发表的神秘感被打破了,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探索最有效、最适合学生的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增加孩子的信心、兴趣、成功感,减少对习作的畏惧,悄悄改变“质”。总之,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重视文到关注人。相信终有一天,学生会体验到作文评价的魅力,从而不断写出更“给力”的作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