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母语课程寻求教学突破———由《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想到的 立足母语课程寻求教学突破———由《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想到的 用心呵护,用爱唤醒———浅谈问题学生转变策略 “教案”改“学案”以“学”为中心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2期 总第4639期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2期  下一期
立足母语课程寻求教学突破———由《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想到的
来源:新沂市唐店镇中心小学 作者:丁媛 发布日期:2013-06-18 11:11:58

     张庆老师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选准突破口。”《庄子》里也有“庖丁解牛”一证。那么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何在?怀揣满腔疑惑,我拜读了苏教版小语主编张庆先生写给课改第一线语文教师的《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一书。
     一、教师要有“课改意识”
     宋代理学家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小学语文的“活水之源”在哪?这就要求教师一改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用全新教学理论武装自我。张庆先生在第一章就为课改注入了新理论,从解读《课标》,认清语文学科性质;到对比新旧“大纲”,领会其指导思想;再到识字、阅读、习作教学再认识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
     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潜能,没有适宜的外部条件很难诱发出来。而这些年,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没了时间,没了空间,没了机会,哪里还谈得上发展创新思维呢?
     张庆先生就从三个方面给我们加以指引:首先改变“以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这是唤醒学生创造心灵、激发思维火花的前提;其次减轻课业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开展好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担当主角,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是发挥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展示才能的必备条件;再次改革考试,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在不超越大纲、不提高难度的前提下,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允许一题多解,这对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所以,身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课改意识,还要发挥课改在构筑学生精神家园中的作用,体现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是一项伟大工程。
     二、教师要有“教材意识”
     何谓教材意识?就是教材编写者编选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学习什么,完成什么学习任务,达到什么学习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教材编写者经过反复地筛选编写进教材的,编写者试图让我们师生通过这一文本的教与学来完成课程目标所要求的任务。
     张庆先生在第二章就针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编写特色、编排意图、操作建议做了具体阐释。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基本分为四个部分,即习惯培养、识字、课文、单元练习。由于板块分明、主题不一,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确立自我建构的学习理念。由谁来建构呢?当然是学生。正如斯腾伯格所说:“个体的主动性在认知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就应强化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体验。”
     编者对课程、教材的理解即课程教材意识,就成了我们确定教学内容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我们确定教学内容不应置编者的意图于不顾,置教材的意识于不顾。
     三、教师要有“授渔意识”
     古语云:“供人一鱼,可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怎样教活?张庆先生也于第三章做了详解,他从识字、阅读等各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授渔之法。其中就阅读而言,讲得既精炼又实用,且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让人受益匪浅。
     朱作仁先生提出过“三实”——真实、朴实、扎实。张庆先生也认为,上公开课,应提倡以平常心上常态课,提倡迈开自己的双脚,走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语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讲解或集体讨论来取代学生个人的阅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如果教师对文本都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感悟课文,是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最主要的手段。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一定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还要鼓励熟读成诵,以形成积累。
     立足今天的母语课程,我们会继续寻求教学的突破,相信张庆先生“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语文教学观会给更多一线小语教师以智慧启迪。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