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书成为学生一张靓丽的人生名片 体育教学中构建师生交流方式之我见 我的梦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3期 总第4675期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3期  下一期
体育教学中构建师生交流方式之我见
来源: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作者:朱海艳 发布日期:2013-09-03 10:50:36

     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人格上是自由、平等的,相互交往是民主的,相处氛围是和谐的,教学中师生密切相容,彼此心灵相互接纳,从而形成了真挚、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主动”和“被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主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教师要注重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主动的学习,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乐于与学生心灵交汇  
     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教师要进行原因分析,单独交流,进行激励与矫正,使他们从方式上能够理解,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对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意识的表现和倾向,都要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遇到喜欢或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大多会在脸上表现出来,如武术操教学的开始部分学生还具有浓厚的兴趣,可是经过两节课下来,由复习再接新授课,学生的眼神由原来的眉飞色舞转到了黯然神伤,在这关键时刻教师要与学生心灵交汇,可以举行“擂台赛”将冷清的气场转为热闹与激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塑造完美的肢体语言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一节体育课中教师习惯的是语言组织,忽视了“肢体语言”的运用。如用形象、优美的肢体来展示学生愿意模仿的示范动作,那将是师与生零距离的接触,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一位教育家曾指出:一节课没有肢体表演,不能给自己学生以必要的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就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如我在教三年级垒球掷远时,先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掷远?”的问题去试掷纸飞机,在试飞的过程中,他们最后总结出了“用力、快速、不高不低、动作合理”才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此时无声的肢体语言得到良好的验证。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对学生、教材、教法进行认真研究,为实现先进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积极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完美的肢体语言来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热情的评价与指导
     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石。一些教师的指导缺乏热情,表情冷漠,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热情对待,耐心帮助,积极指导学生,而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有些教师以为运用此类语言和方法会激励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但是打击语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消极情绪。在体育教学的评价指导中,只有抓住有效评价的时机与度,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
     四、提倡师生交流与合作
     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学习形式是竞争与合作,教师合理、巧妙地运用竞争手段,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主动性。这种师与生、生与生的合作不仅可以密切相互间的关系,还能挖掘出具备体育特长的学生。教师要经常利用一些机会启发、诱导学生学会体谅、理解别人,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让学生树立“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与锻炼上,多分析一下自己存在的不足,并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与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可见提倡师生交流与合作能各显其能,各有所长,同样会得到同学的好评与尊重。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自由、尊重、宽容、理解、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和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形成阳光体育、健康成长的思想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