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法之“三妙”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法之“三妙” 利用发言筹码促进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4期 总第4682期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4期  下一期
利用发言筹码促进全员参与
来源:沛县沛城镇中心小学 作者:盖鸾英 发布日期:2013-09-17 11:52:49

     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好,自信心不够,主动性不强,课堂参与度明显低于其他同学。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借鉴国外合作学习中使用的谈话筹码,决定利用发言筹码来解决这个现象。现在,有许多班级都在使用这一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发言筹码的制作
     选料 物品的包装盒、包装箱,只要有一面没有字、画即可。
     裁剪 各小组自行商议裁剪成什么形状,大小要适宜,便于使用和保存。同一小组的卡片形状、大小要统一。有的小组裁剪成闹钟形状,寓意珍惜时间;有的小组裁剪成小鹰形状,组名雏鹰组,寓意志存高远。学生们的筹码虽形状各异,但都寄托了他们的美好愿望。
     题字 小组成员在每张筹码上写上一句自我激励的话。学生们写道:“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智慧在碰撞中生长,让个性在交流中张扬。”“学会合作,学会竞争。”“我的课堂我主宰。”“敢于创新方显英雄本色。”等等。
     二、发言筹码的使用
     使用 筹码平时由组长负责保管,上课时放在小组中间。学生只要参与了一次交流,主动发表意见,不管观点正确与否,都可以拿一张筹码放自己身边。老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课堂设置问题的多少等,确定一节课上学生个人得卡数上限。比如规定,一节课一个人最多不能超过五张,已经得到五张,就没有主动发言的机会了。如果这个学生还想得到筹码,就要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筹码最少的同学交流,让这个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两个人各得一张。这样,既不挫伤优生的积极性,又开发了差异性资源,优差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实现了双赢。
     如果有的小组有学生不认真倾听,讲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小组合作时无序,吵闹,不服从组长的协调,老师就从这个小组中拿走一张筹码。课后统计小组筹码时直接扣除。这样,学生们相互提醒,相互督促,一些好动的孩子也渐渐学会了自律。学生参与面扩大了,课堂活而不乱。
统计 课后,小组长按小组学生的号码顺序汇报各组学生得筹码情况,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上。
     评价 利用统计数字,做好分析评价工作。各科教师的统计表一天或三天或一周汇总一次,从汇总的数据可以看出,哪些学生参与的机会少,表现不积极,老师要有意识地为这些学生创造机会。一周一总结,评选出筹码最多的学生和小组,进步最大的学生和小组,最爱帮助人的学生等。
     三、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刚开始使用发言筹码的时候,个别班级出现了抢答现象。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在学习内容上,而集中在筹码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低年级和中年级。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先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学生发生过分抢答现象,与教师所提问题本身的难度有关。教师课堂上不要提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没有意义的,提倡提开放性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学生入手,教育学生使用发言筹码的目的是鼓励大家参与学习,大胆发言,得到筹码不是目的,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才是根本。教育学生既要主动展示自己,又要学会互相谦让。
     一些班级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积极性有所降低,筹码的激励作用没刚开始时明显,这是缺少长效激励机制的原因。解决的方法是:在墙壁上醒目的地方画一棵成长树,班级有几个小组,就画几个粗大的树枝,每个树枝上写上小组的组名。一张筹码相当于一片树叶,规定有多少片树叶可以开出一朵花,多少朵花可以结出一颗果实。比赛哪个小组的树叶多、先开花、先结果、果实多。学生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成长树积累筹码,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卡小作用大,利用它,扩大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合作技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了,自信了,善表达了,会合作了,有个性了,能创新了;课堂温馨了,包容了,开放了,灵动了,新课程理念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终于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