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法之“三妙”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法之“三妙” 利用发言筹码促进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4期 总第4682期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4期  下一期
小组合作学习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如东县教育局河口镇联络组 作者:缪健 发布日期:2013-09-17 11:53:59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我国班级授课制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达到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避免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分组不合理
     在分组时,有的教师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简单地把学生平均分成几组,让成绩好的当小组长,其余成员分工不明。整个学习小组关系松散,讨论缺乏头绪,抓不住中心问题,更谈不上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参与不均衡
     平时听课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学困学生成了“观众”,缺少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
     三、任务没难度
     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将三张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折出■、■、■,并按分数在三张纸上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在■○■○■的○里填上“﹥”“﹤”或“=”。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   变了,   没有变。
     其实,不用小组合作,绝大多数学生根据这位教师的提示,基本上都能完成这三个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
     四、交流无时间
     有的教师上课时,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一环扣一环”,布置任务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还没来得及深入思考,小组内也没有充分交流讨论,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小组进行汇报。结果是小组间相互补充答案,少数学生参与了交流讨论,大部分学生是“看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五、评价重整体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教师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表现。合作学习变成了一个人代表一个小组,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就会形成依赖思想,失去合作的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一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间同质”即各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等都要大体相当,并随学生成绩的变化而适时做些动态调整,使各小组实力基本均衡,以利于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组内异质”即教师不仅要注意各组成员间学习成绩的差异,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等差异,真正做到合理混合搭配,明确分工,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小组作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益。
     二、明确任务,难易适度
     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三、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巧设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独立解决不了,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四、全面评价,激发热情
     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要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更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这样全面的评价,能激发小组全体成员的参与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好地让学生实现相互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从而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