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提炼数学思维 个性批注自由阅读 校园网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浅探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4期 总第4682期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4期  下一期
个性批注自由阅读
来源: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作者:钱晴 发布日期:2013-09-17 13:18:45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应教给学生一些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现行的教学中,批注性阅读与语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时,学生不仅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还能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彩处批注
     在长期有意识的批注性阅读训练中,学生有了边读边想的习惯,读后有了或深或浅的感受,使自己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对语言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如学生读了《水》一文,读到第五自然段“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划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划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划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有的批注:这水让我感觉到水的珍贵,致使滑过身体时感受到特别的舒服。有的批注道:我感受到作者对水的深切喜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段文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悟。这些落脚于精彩处的批注,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的主旨,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质疑处批注
     “学贵于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与作者对话。教师在教学中针对疑问加以提炼、分析、概括,更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如学习《说勤奋》一文时,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提问并作批注:①文章是一篇说理文,中心论点是什么?②什么是勤奋?从所举的事例中感悟到了吗?③为什么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学中,紧扣“勤奋”这一核心话题,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让全体学生展开研究,使“勤奋”这个中心论点,在文本解读中,在学生体验更深刻的对话中,将“文”与“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摸索。这种批注式阅读,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也给课堂带来了活力。
     三、留白处批注
     在语文的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留白处,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让学生作进一步思考,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爱之链》一课时,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充满爱的故事,读完后让人深切体会到:真情互助,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在空白处批注,让学生围绕“爱”自由发挥想象,情节得到了进一步的连续,“爱之链”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这种批注性阅读,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按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填补。这样可以让学生把书读厚,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个性。
     四、赏析处批注
     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片段进行欣赏、分析,并作批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如《爱如茉莉》一文的课后习题中要求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体会这样用的好处。三个句子中有三个词,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先自己体会。学生批注:“掏”字比“探”字用得更好,“掏”字让我好像看到怎么去掏都不中用,就是得不到秘密。这个字更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具体的动作,通过隐喻,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触摸,使语句更生动形象了。对文中的字好好赏析、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了。
     总之,以上的集中批注法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经常采用的批注式阅读,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提倡批注式阅读,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不仅找到读书的乐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形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