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收获幸福的毛毛雨 一枝独放亦是春新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5期 总第4694期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5期  下一期
巧用提问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来源:连云港市中云中学 作者:张强 发布日期:2013-10-15 14:20:52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善于提问的教师,如同砍伐坚硬的木头,先砍易砍之处,后砍关节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则关节迎刃而解。
     课堂上教师提问如果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巧设悬念,提问要“趣”
     小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地考虑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扭转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
     如我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你们见过老虎吗?它的脾气怎么样?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呢?不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学生学习的兴趣就立即被激发出来了。
     二、捕捉时机,提问要“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常常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细心选择提问时机。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
     如教学《春晓》时,我在设计问题时,利用一个“知”字,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花落知多少”一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这一问题紧紧扣住一个“知”字巧设悬念,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
     三、组合巧妙,提问要“精”
     课堂提问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是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我们一要注意问题的归类整合;二要寻找突破口,提到刀刃上,击中要害;三要体现一定的容量和覆盖面;四要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在交流中感悟、延伸。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循序渐进,提问有“序”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问题的设计要先易后难,由表及里,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因而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他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先问“什么是‘爱慕之心’?‘生爱慕之心’的‘生’是什么意思?”再问“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最后,再问“生活之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这样按作者思路层层剥笋,化难为易,逐渐加深理解,自然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会随时变化,这使得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魔力,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