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幼儿综合素养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切为了学生”别只挂在嘴上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6期 总第4702期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6期  下一期
“一切为了学生”别只挂在嘴上
来源:泰兴市古溪小学 作者:唐锦富 发布日期:2013-10-29 17:01:41

     开学初,学校安排我负责学校橱窗布置。由于刚开学,杂事较多,我便将上学期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图片全部搬上。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上学、放学甚至课间,橱窗前都人头攒动。学生们争先恐后,指指点点,笑容满面。放学后居然还有不少家长前来观看。
     这次的橱窗布置很粗糙,怎么会如此吸引学生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走近橱窗。我突然发现一个身体残疾的学生挤不进去,一脸沮丧。他发现我,急忙对我说,“老师,我也想看看照片,看看有没有我?因为我班表演时我也参加了。”我连忙让其他同学让一条路,让这个学生走近橱窗。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橱窗里,他喜形于色,眼里噙着泪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句话早就成为追求素质教育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学生为本”早就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为什么这次不加修饰的橱窗内容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为什么那个身有残疾的学生这么在意那期橱窗内容呢?仔细回想,过去的橱窗内容尽管设计比较精致,但内容无非是“领导关怀(视察)”“专家指导(讲座)”“教育(教研)活动”“学校特色”等。可以说几乎没有学生的身影。试想这样的内容学生会关心吗?这样的橱窗是给学生看的吗?
     我曾经参加市局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地点安排在城里的一小学。活动的第一个程序就是观摩该校的科技室(科技教育是该校的特色)。由于路上堵车,晚到了一会。刚进校门,我便遇到了一个正在打扫卫生的高年级学生,问他学校科技室在哪,这个学生非常遗憾地告诉我他不知道。我当时既着急又惊讶。后来他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告诉我,尽管学校科技室建了好几年,里面陈列的也都是学生的作品,但该校的学生几乎没进去过。一般是有外来参观者前来参观时门才会打开。试想建这样的科技室作用在哪?这和不少学校的荣誉室有何区别?
     最近我在拜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院长赵国忠主编的《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书中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老师贝特勒克先生是怎样上好开学第一课的。这位老师利用故事让学生做游戏,在寻找姜饼男人踪迹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学校里应该认识的人,厨师、门卫、辅导老师、校长,还了解了应该知道的部门,餐厅、浴室、卫生室、校长室等。更可贵的是学校里的所有人员,从校长到员工都参与了孩子们的游戏,借此引导孩子们认识学校里的人和部门。真正做到了把学生放在首位,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加深幼小的心灵对校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不少学校每年的庆“六一”活动一直是固定不变的模式,班级准备节目,学校评比,获奖节目登台表演,有的学校因场地限制,不少学生为被关在教室里不能参加庆祝活动而遗憾。这样学生会愉快吗?
     近年来,我校每年都举行一次校园艺术节,学生全部参加。即使是每年一次的书法现场表演,尽管场地有限,但我们要求班级先比赛,然后评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到室外表演,没参加的学生作为旁观者到场观看学习,真正做到了不落下每一个学生。
     现在的学校教育为了安全起见,学生很难走出校门。据说去年一所小学精心组织高年级学生前往上海科技馆参观活动,领导闻讯后立马让车打道回府。关心学生安全是好事,但是把“一切为了学生”挂在嘴上,却让学生束手束脚、闭门造车,或者让学生成长受到不必要的限制,难道不是因噎废食、叶公好龙吗?所以,我们别仅仅把“一切为了学生”挂在嘴上,要把“一切为了学生”渗透到学校教育每一个环节中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