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QQ影音,丰富课件制作的视频素材 创新教学理念释放写作潜能 披文入情,感于其中———语文体验性教学初探
创新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6期 总第4702期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6期  下一期
创新教学理念释放写作潜能
来源:射阳县海河初级中学 作者:陈春 发布日期:2013-10-29 10:44:4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已成为了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改革作文教学重在创新,让学生的作文做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进而达到“有亮点、有文采、有创意、有深度”的境界。为此,作为老师必须突出写作的“丰富生活、健全人格、读写结合”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
     一、丰富生活,找米下锅
     目前,许多学生将写作文看成是一种负担。一些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或编或抄,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生活素材。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说真话,说心里话,鼓励想像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所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的生活至关重要。
     如果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那么生活就是作文的全部,因此我们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要改变多数学生“教室——宿舍——餐厅”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走进自然,融入生活;或者让他们走进阅览室,在名著、经典中细细品味。通过阅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历史长河中。在校内,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游戏、辩论、表演、制作、竞赛等,让学生投身其中,身体力行,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学生的生活丰富了,好文章便会喷涌而出。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作文也不会再“无米下锅”了。
     二、健全人格,抒写真情
     作文和做人是互为表里、紧密相关的。作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来表现真实的自我。因此,教师要坚决摒弃时下为了升学和应试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操练和作文教学,要把作文教学当成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平台,通过作文培养学生的悟性和灵气,以此健全学生的人格,这样学生将在写作中走向完美。
     假、大、空是一部分学生写作常有的毛病。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引导。我们要用充满正能量的元素,矫正学生的坐标,使他们的文章显示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感悟。至于感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从创设情境性命题或设计发散性命题等方面引导。同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的标新立异,激发他们的感悟和创新能力。
     有灵气的文章总是生机勃勃,充满睿智之光,能够呈现出新、奇、巧、趣的特点,能让人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你”。这样的文章,往往能展现作者独特的个性,对人、事、景、物的观察有独特视角和审美观念。有灵气的文章多是亮点纷呈的文章,语言或富有个性,或质朴无华,或情感充沛,或充满哲理。这样充满灵气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洗礼和享受。
     三、打破传统,读写结合
     作文应是给学生提供自主表达的“舞台”。教师不能人为地设计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思维。创新写作教学必须摒弃种种“传统”,重新设计作文教学流程。
     变封闭为开放 开放式作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到指导到评改是一个全景式、立体化的流程。从内容上说,实现作文无禁区,凡是学生的人生体验皆可允许入文。从形式上说,打破“老三式”,随笔、书信、笔记、征文、稿件、演讲稿、课本剧及小品等诸多形式无一不可。从指导和评讲上说,以学生的评价为主,教师可适时地加以激励、引导、点拨。
     读写结合 写作从阅读开始,学生阅读量的多少与阅读的内容决定了写作的质量。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和专题阅读相结合,以阅读的深入化、细致化进而步入写作的入微和独到。在阅读的同时可举办读书论坛、专题等活动进行探讨,以求达到读熟、读透的目的。
     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让学生把生活作为作文的素材,把阅读作为作文的基础,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作为作文的两翼,把情感培养和灵性启迪作为作文目标的两根主线,我们一定能开创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