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古诗教学 多交了一本作文本 难忘的综合实践课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6期 总第4702期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6期  下一期
浅谈幼儿园古诗教学
来源: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作者:杨昕 发布日期:2013-10-29 11:42:13

     古诗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指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有对生命的感受、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一首优美的诗能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古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朝及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而唐朝以后的诗则有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近体诗,近体诗同样具有韵律感,但是却不像古体诗一样工整。幼儿园教学中所使用的古诗一般为古体诗,古体诗具有词义优美、韵律十足、朗朗上口的特点。但是,幼儿对古诗的诗意却往往不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了解诗意,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一、合理选择教学题材
     古诗中有诗人美好的愿景,有景色的描写,有离别的伤怀,有对爱情的描述等等,所以并不是每首古诗都适合幼儿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同时,选用的古诗类型也不一样。笔者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设定的目标是让幼儿在感受韵律美的同时,了解诗歌的意思。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笔者选择的古诗一般以对景色的描述,对节日、爱国、思念的表达为主,这些古诗带给幼儿大多是美好的感受,太浓厚的消极情绪则不适用于幼儿的教学。在进行古诗选择与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一开始就对幼儿进行难度太大的教学。当幼儿刚开始接触古诗时,有趣、直观、幼儿有过体验的诗歌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如骆宾王的《咏鹅》,古诗描述了鹅在水面上游动时的情景,这是幼儿看到过并且有直观感受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幼儿进行回忆,便能很快地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同时,诗歌的韵律感、朗朗上口的特点也让幼儿在朗诵古诗时体会到语言节奏带来的乐趣。并且《咏鹅》极具画面感,教师可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想象,并与幼儿一起进行动作表演,增加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学习
     1.音乐游戏促进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性,语言的节奏在平时说话中并不被大多数人注意,而在幼儿园中,由于幼儿语言学习的需要,教师在说话时,往往更加注意咬字清晰、语速放慢,这样一来,就更体现出语言的节奏。古诗具有一定的韵律感,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可利用音乐中的节奏练习方式与幼儿进行古诗节奏游戏,让幼儿的古诗教学充满趣味性。同时,在自由的音乐节奏游戏中,幼儿还获得了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完成节奏游戏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幼儿对这一类的游戏形式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多种方式使幼儿感受韵律美
     游戏感受。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其它的时间大多数都处于游戏之中,他们把与成年人的对话,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等都当成游戏。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兴趣,音乐游戏中的韵律感可锻炼幼儿朗诵古诗时的节奏性,而平时的游戏中,则更多的是培养幼儿的兴趣,游戏的过程可以是比赛,可以是集体游戏,也可以是幼儿单独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古诗教学独特的魅力。
     朗诵感受。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朗诵时,要注意提醒幼儿身体动作的变化,以此来加强在朗诵诗歌时的艺术感受。同时提醒幼儿对诗歌进行想象,培养幼儿的联想能力。如在进行诗歌《鹿柴》的朗诵时,“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幼儿在朗诵前,通过教师的教学了解了诗意,在朗诵时,通过表情与动作表现出诗人的感情,加强了幼儿对古诗的记忆。
     在进行古诗的教学中,还有许多有效的方式方法需要一线教师进行尝试,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过程应该是让幼儿觉得轻松愉快的,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古诗教学活动的意境美、韵律美等,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语言审美感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