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行动之———错中提宝 有效课堂行动之———错中提宝 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 浅析网络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6期 总第4702期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6期  下一期
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
来源:仪征市马集中心小学 作者:杜存莲 发布日期:2013-10-29 13:33:1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如何上出实效?语文课堂“活”的源头在哪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活”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育家科勒尼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具有广阔的学习环境——整个社会。积极扩大语文的信息源,增加“活”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如:①鼓励学生每人订阅一份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有趣味的报刊,并按时交流换阅;②阅读并背诵一些优秀的古诗文、精彩片段、成语、格言、名言警句等;③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编一些与所学课文相配套的精美文章教给学生;④小学中高年级可以在班级组织若干文学兴趣小组,开展“手抄报”等文学活动竞赛;⑤组织全班学生每学期选编一本“佳作选抄”集结成册,挂于班内供学生阅读。学生的生活体验多了,书读多了,才能开阔视野,思想深刻,情感丰富,语言鲜活,才能积累出较深的文化功底。
     水土肥沃,语文教学之树才会充满生机,四季常青。反之,必是呆滞的、枯竭的,如断源取水,了无活力。
     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提高学习效率
     将一堂课四十分钟充分利用好,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到东西,提高学习效率,是老师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去阅读、感悟,让学生的心沉浮于字里行间,去领略语言的美感。首先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时,力求实在、有用,否则会出现表面热闹,内里冷清的局面,要杜绝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其次,语文课堂应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还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第三,语文训练重在落实,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学习才能有质的飞跃。一言以蔽之,只有实才会活,实是活的基础和保证。
     三、语文教学中的有形与无形,变中求活
     世间万物变则通,变则活。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古语有云:“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语文教学既要有形,又要无形,这样才可变中求活。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的:
     因学生而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老师不应该总是“巧妙”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也可以跟着学生走。根据学情,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速度和教学方法,一切都为学生的学服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
     因教材而变 教师要抓住主体单元的授课重点,而不应该面面俱到,这样才能有别于其它单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特点,做到课课有变。
     灵活运用教案 在备课时,我认为要细,要多设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案的运用要粗,因为教学的推进主要靠学生。老师的课前设计关键在教学目标,其次当是教学思路和教学层次,得此要领,原设计便可因学生而变,可增可减,可调可换,这样的课堂才能活。课堂教学要依学生而动,但老师要胸有成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