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激发学生书写兴趣 有效指导激发学生书写兴趣 无痕习作 创新作文怎么写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6期 总第4702期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6期  下一期
无痕习作
来源:宜兴市芳庄小学 宜兴市城北小学 作者:周亚荣 朱黎萍 发布日期:2013-10-29 13:27:47

     一天,我在一篇语文的课外阅读上看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妈妈也给小彼得开了一份账单,她为小彼德付出很多,却文分未取。这份零元账单使小彼得深受教育,我被这位母亲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一种无痕的教育。
     无痕教育的提出,虽来源于德育领域,但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的光辉足以指导一切学科的教学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能做到“无痕”,那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无比了。
     如何才能淡化我们作文教的痕迹,呵护颗颗童心,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未曾习作先有“情”,诱发情趣口头作
     每节语文课上,我会按学号顺序给一位学生一分钟的发言时间。刚开始,学生也说不出什么,时间一长,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逐渐加强,什么时事热点、路上见闻、家长里短都出现了。一学期下来,学生们能脱口而出许多新鲜事。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这是四季的不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心情不同。这些不同老师如果也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让学生留意身边的小变化,诱发口头习作的情趣,生成润泽的“习作领域”,写作的生涩就会转化为灵动的自如。
     二、巧扣“材”扉轻轻开,循环日记自由写
     “循环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同一本日记本上每天轮流写日记。这样做的好处既能让学生把新鲜事记录下来,又能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
     我们班从上学期开始写循环日记,班级里有50个孩子,我将他们分成10组,每组5人,每人每周写一次日记。日记由老师每天批改,并用加分的多少来将日记的质量量化,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根据加分的高低参加“写作新秀”“写作能手”“写作超男(超女)”等称号的竞选,等学生毕业后,我会把日记本送给学生珍藏、纪念。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无痕指导快乐作
     理想的习作课堂应该坚持从内容入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即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在习作时调动学生的积累,让学生的各种积累“呈于眼前,浮于笔端”。主要方法有:创一个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举一个例子,让学生联想翩翩;提一个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加一个词语,让学生思维多变。
     四、博览“悦读”悟写法,读中学写迹无痕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走进书海,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首先教师需引导学生在文中精彩处品读,其次巧借文中的“点”来练笔,抓住机会,读写结合,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美点”仿一仿。如学习《莫高窟》一文时,文中对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描写得细致入微,在课中学完这小节,我就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来补写还会有哪些飞天的姿态,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段话,效果甚佳。
     “空白点”补一补。如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时,我在学完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寻找到了孙友田的母亲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的资料和有关图片,此时,原本聪颖的母亲只会一个劲地朝孙友田傻笑,笑得孙友田泪流满面,作者孙友田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深感染着学生,随即我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了一轮明月渐渐升起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情点”扩一扩。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时,李白伫立在江边,与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告别,此时,李白心中会想起些什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而孟浩然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随文进行小练笔。
     呵护童心,无痕习作,不是需要成人的“作为”——去大刀阔斧地构建,而是希望我们的习作教学回归儿童精神的原点,让每个儿童自由去“梦想”;回归写作的本意,让每个儿童用言语去自由“交往”;回归儿童写作的本源,为每个儿童孕育一颗饱满的“文心”。让我们的无痕作文课堂像生活一样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