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常听到家长抱怨:唉!才上小学,孩子就近视了,真急人呐!整天埋头于这样那样的作业,眼睛经常处于紧张和疲劳的状态,真担心影响孩子的视力。家长们忧心忡忡地寻医问药,想为孩子找回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由对作业的抵制转至对作业的期待呢?我认为亲子作业既能很好地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亲子间的情感,又能较好地锻炼孩子的心智。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或事情,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甚至没有时间看一眼孩子的书包。而孩子多么盼望爸爸妈妈每天不用那么忙,可以多陪一陪自己,即使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对不少孩子来说却是奢望。
亲子作业的布置,可以督促家长每天或至少一个阶段把自己本应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心挤一挤,总还是有的。一开始,也许我们的家长会抱怨:学校真麻烦!自己的事情还忙不过来,还要忙上添乱来给我们布置作业!但是,只要教师做好解释工作,让家长看到孩子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提高,家长一定会理解并支持亲子作业的。
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4》要求孩子写一写秋天的树叶。初看习作要求,我心里直犯嘀咕:树叶有什么好写的?怎样才能把这个树叶写生动呢?教这一篇习作的前一个星期,我布置孩子们每天吃完饭后和爸爸或妈妈一起去小区里观察两到三种树叶,并记录下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树叶的不同之处,观察时间为一周,一周后在家里开一个树叶观察交流会,和爸爸或妈妈比一比,谁最具有一双火眼金睛,观察得最生动细致。通过这样一个亲子作业,孩子们在写这篇习作的时候,笔下的树叶就栩栩如生了。如写枫叶,有的孩子将它比作一只只拍红了的手掌,有的孩子将它比作美丽的红蝴蝶立在枝头,还有的孩子将它们比作一团团火焰……孩子们笔下的树叶不仅有静态下的,动态下的树叶也写得很美。如“风一吹,落叶像喝醉了酒一样,打着旋儿从树上飘落下来”等。这是家长和教师要求孩子们看多少作文书也没有的深切的感受。亲子作业,让孩子和家长在共同的观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从而让家长也更多地理解新课程,支持新课程。
亲子作业能使家长和孩子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的“亲子场”中,家长和孩子经常能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对话,达到家长和孩子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当然,亲子作业的形式有很多,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宜,要考虑到家长的文化素质,也要考虑家长的工作性质。在参与程度要求上要有弹性空间,让家长根据自己情况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程中来。

编者寄语:时常听见身边的家长抱怨自己做家长的不易,孩子的亲子作业让家长身心疲惫。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去辅导孩子的亲子作业,确实很累。但站在教师的立场,编者更能体会到教师的一片用心和满腔的责任。
作为教师,首先应从亲子作业的根源上寻找突破口,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两者之间占据主动性,主动剖析问题,寻求解决双方困惑的途径。同时换位思考,彼此体谅。对于家长而言,被动地和教师沟通是不够的,要积极寻找机会了解教师的工作和孩子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和教师交流。沟通是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的第一步,要达到真正的理解那就必须得换位思考。
通过亲子作业,孩子与父母更亲密了,家长与教师也能互相理解了,这是一件两全齐美的事。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搭建一个美好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