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评价,搭起学生和习作的快乐桥梁 用心评价,搭起学生和习作的快乐桥梁 “绿色作文评价”初探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实践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7期 总第4710期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7期  下一期
用心评价,搭起学生和习作的快乐桥梁
来源:扬中市实验小学 作者:施春艳 发布日期:2013-11-12 11:28:46

       一般的作文训练指导都是围绕教材先作指导,再进行作文训练、评改,最后总结作文优缺点,这样做确实能收到一定效果。但是,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老师疲于应付,学生改进不明显”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处在中间位置及写作暂时不太理想的学生,面对老师希望的优作,常常会丧失写作信心。且老师的评价往往又是唯一的一把标尺,限制了一些学生的发展,习作更成了不少学生痛苦的事。在我校“快乐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引领下,我就“如何发挥评价在学生习作中的作用”做了一些探索。
       一、个性化评价,给学生带来自信的快乐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作文教学中,我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三组:C组标准为文通句顺;B组标准是能围绕中心进行选材;A组标准是能表达真情实感,语言生动,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组的标准是“文通句顺”,符合要求即给高分。当学生在C组有了较大发展后,我就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组进军。这样的评价原则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说:“以前,我的作文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打了优秀,还在班里表扬了我,我觉得只要努力,我也能写好作文!”自信心的加入,学生会感到习作也是快乐的!
       二、交流性评价,给学生带来尊重的快乐
       每次作文批改都让语文老师倍感“痛苦万分”,静下心来“精批细改”少则两三天,多则一周。老师的精力无法跟上。况且如果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反而又丧失作文的信心。
       我认为,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面对学生习作,我们必须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切忌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语言,而要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不应是作文教学最后一道工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甚至可以说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我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对他们的作文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是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作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尊重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老师的言传身教也让学生乐于去“推敲”“斟酌”。
       三、多元化评价,给学生带来进步的快乐
       每次习作评价,教师评价的单一性十分突出,学生发展受到限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助”。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这不正是教师所需要的吗?于是我又进行了多元化的评价的尝试。
       反思式学生自评 叶圣陶说:“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评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看,自己改,自己写评语。
       交流式学生互评 即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对他人习作进行点评、修改、鉴赏,调动学生作文批改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性。
       反馈式家长评价 定期让学生把习作读给家长听,家长可以在习作上批上修改建议及表扬,感受学生的成长,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
       教师综合性评价 常用的“评优法”,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赏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段;可以组织学生评选“小作家”;可以班级出书,支持优秀习作投稿。
       个性化评价,交流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为学生的习作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只要用心去评价,我们就一定能在学生和习作之间架起一座快乐的桥梁,让学生在习作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