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评价,搭起学生和习作的快乐桥梁 用心评价,搭起学生和习作的快乐桥梁 “绿色作文评价”初探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实践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7期 总第4710期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7期  下一期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实践
来源:仪征市都会小学 作者:冯梅 发布日期:2013-11-12 11:33:11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不容乐观,“作文难,难作文”是农村小学生的普偏感受,也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据调查分析,学生习作存在如下问题:下笔无物、语言贫乏、难分主次、感情不真实等。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习作教学可从如下方面入手,综合训练,长期坚持。
       一、训练一双慧眼,留心生活
       生活是习作的“发源地”,是表达的源头活水,是“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假话,空话,套话”(课标语)的基础。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学生的作文内容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练就学生拥有一双“慧眼”,让他们不仅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更有会观察生活的方法。
       1.“慧眼”识物,丰富见识
       自然界丰富多彩,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摄”下自然界中的点点滴滴,丰富见识。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有意识地打开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深入领悟大自然的无限美。这样,既陶冶了性情,又增长了见识。
       2.“慧眼”悟情,体验生活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验“世间百态”。如安排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家里,跟父母换角色,体验父母的辛劳;在学校,让学生轮流当班干部,体验一把干部的心理……这些日常小事一旦进入学生的视野、脑海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就丰富了,习作素材也就不愁了。
       二、养成“积累”习惯,博览群书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由此可见,“积累”对习作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一旦乐趣被激发,学生的阅读面就会越来越广,语言的积累也就会相应增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的“破”功不下,仅停留在浅尝辄止上,势必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达到“破”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可以实行“三步递进”的方法:首先,对于书中的优美句段及时摘抄、储存;其次,阅读中动笔圈画、批注,写下阅读体验,这不仅能放缓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感悟、反思,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最后,读完一篇美文,写写读后感,回味精彩的故事,揣摩优美语言的魅力。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培养了写作能力。
       三、“捕捉”机会,多元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除了“专题训练”外,还应“捕捉”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写”的实践训练。
       1.在仿写中习得写作方法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经常让他们进行模仿训练,他们会从中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佳作,让学生仿写,如《音乐之都维也纳》《秦兵马俑》等文章,学完课文后,我会要求学生仿着这种构段方式介绍校园里的花坛、学校的操场等景物。因为有了可仿对象,学生的作文相对而言,降低了难度,潜在的写作激情便被激发出来。
       2.在“补白”中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习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语言精练,内容含蓄,作者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些“空白”,是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去填补这些“空白”。例如,《白鹭》一文,让学生自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后,我会巧妙“布白”,引导学生想象并思考“哪一小节你最喜欢?为什么喜欢?”学生思考后,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提问:“晴天的早晨……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你们说它可能在干什么?想什么?请将你们的所想象到的,体味到的写下来。”学生通过“补白”、续写,不仅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将一个个未完的故事创造性地生动再现,既填补了“白”,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想象能力,锻炼了文笔。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真正的写作本领是在语文实践中练就的,而这种实践应是多维的,多元的。事实证明,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形成“广读博积”的意识与多元实践训练交错结合,学生的习作能力定能稳步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