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构建小学习作教学链 数字化学习构建小学习作教学链 “骗”出来的佳作 借艺术之光,照亮班级建设之路
创新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7期 总第4710期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7期  下一期
借艺术之光,照亮班级建设之路
来源: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 作者:黄婷 发布日期:2013-11-12 11:40:12

       艺术化教育是我校开展“博雅尚美”文化建设的有力推手,班级作为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若巧借艺术化教育这一方式,那班级的建设会日新月异,学校的文化建设也会水到渠成。
       班级工作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尝试把班级工作的重点分为三个部分,即: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尝试运用艺术化教育这一推手来落实班级工作,有了以下感悟:
       用艺术理念引领班级,唤醒学生“尚美“意识
       艺术化教育,首先要落实在学生思想的引领上。古往今来,有很多艺术家及艺术理念,都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从而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上。例如,在教学课文《傅雷家书》时,教师可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这位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傅雷强调做人是第一位的事。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即是傅雷教子的信条,也是其音乐教育思想的精炼概括。学生由此认识到艺术美本源在于人格美,从而由单纯欣赏艺术家的艺术技艺上升到对其人格的敬佩,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自己人格的创造,对善良人格的追求。
       借艺术手段开展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毕加索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按照生命的律动,使兴奋的无规律的跳动成为舞蹈,使发之于情感的声音成为歌曲。这些互动都没有划清自然和艺术的界限。自然和艺术的统一状态,使儿童对生命的感受得到充分抒发。学生在中学阶段,是渴望展现自己的,借艺术的手段开展班级活动,无疑给他们搭建了最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那么通过哪些艺术化手段开展班级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结合学校实际 班级或学校开展相应主题教育艺术化活动。学生创作的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精美手工等,在班级展示后,再推送到学校参加展览。有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但通过在班级及学校展示作品,获得肯定,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结合所在城市实际 以班级为团队开展艺术化实践性活动。笔者曾指导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长江路街区,以“绿色南京”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摄影、演讲、歌曲等艺术手段综合展示了南京城市的一角——长江路街区的历史发展过程。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深刻触摸到了南京这一城市发展的脉搏。这充分体现了艺术化手段推行实践性活动的优势。
       学生的心智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方法多种多样,而采用艺术化的教育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所谓艺术化的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就是在直接的正面的教育方法收效甚微时,巧妙地采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请看一则案例:
       笔者所带班级中有一位成绩优异的男生,在初三这一年,由于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经过多次说教后仍收效甚微。于是我思考: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教育他呢?我从侧面了解到这个男生爱动手操作,爱读科普书。于是,我在科普读物中为他挑选了《鹰的重生》这一故事,大致内容如下:当一只鹰活到40岁左右时,它面临着生死抉择:回到巢穴静静等死或通过150天的漫长煎熬,获得重生。如果它选择了重生,就必须飞到山崖顶端筑巢,忍着饥饿和疼痛,日复一日敲打它的喙,直到脱落。等新的喙长出来后,老鹰必须用新喙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最后,老鹰还要把那些粗壮的羽毛从翅膀上一根根拔掉,好让新的羽毛长出来。经历这痛苦的150天,老鹰可以获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天际。看完这个故事,我惊喜地发现这个学生的进步。上课时低垂的头抬起来了,作业本上潦草的字工整了,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是艺术化教育方式取得的成效。
       艺术化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就以上几个方面粗浅谈论了自己的做法,对于艺术化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做了一点尝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借艺术的光辉,把班级建设工作之路照得更亮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