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单的数学课怎样上———以《倒数的认识》为例 让科学课更具实效性———《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感想 阅读,为数学课堂增添色彩
创新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8期 总第4717期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8期  下一期
让科学课更具实效性———《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感想
来源: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作者:王云 发布日期:2013-11-27 15:16:38

       一、引言
       小学科学课倡导以学生的科学探究贯穿课堂的始终。但很多时候,我们曲解了这一指导思想,认为应该把40分钟的课堂都给学生自主探究,殊不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迷失方向。作为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探究,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案例描述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三组实验,分别是比较三瓶水的多少、自制量筒比较水多多少、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在教学第二个环节“自制量杯测量水多多少“这一环节时,我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来可以用有刻度的杯子来比较水多多少的问题,我让学生动手画刻度尺,然后贴在杯壁上,结果发现由于杯子的高矮粗细不相同,测量的结果不准确,而且本环节足足花费了15分钟时间。有了第一次的教学经验,在第二次备课的时候,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取舍,以下是整合教材内容后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每组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出了1、2、3号瓶子中,哪瓶水最多,哪瓶水最少,现在老师想知道1号瓶子里的水究竟比2号和3号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放在天秤上称。
       师:把三个瓶子直接放在天秤上吗?
       生:把三个瓶子里的水倒入同一个杯子里称。
       师:这个方法很好,但是老师今天准备的天平不够每组一台,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在杯子上画刻度,然后把瓶子里的水倒进去,看水面高几厘米。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师:老师在上课之前也想到了这个方法,我在两个杯子上用尺子画上了刻度,(出示带有刻度的两个杯子),现在我们就来尝试比较水的多少。
       教师把相同的一杯水倒入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中。
       下面有同学发出唏嘘的声音。
       师:有的同学好像有话要说,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同一个瓶子里的水倒入两个杯子中,刻度不一样了。
       师:哦?有差别?咱们请前面的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自己观察一下,真的有问题吗?
       生:1号瓶子里的水倒入这个杯子里是8厘米,倒入那个杯子里是11厘米。
       师:看来由于杯子的形状、大小不同,这样比较不准确。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来经过他们就认真地研究,终于发明了专门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那就是量筒。(出示量筒)下面请每组的组长到老师这里领取量筒,仔细观察量筒长得什么样。
       ……
       当教学调整为由教师在不同杯子上贴上刻度后,引出量筒的概念,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反向理清一个思路:正确的刻度杯应该是上下均匀的,由此引出量筒水到渠成。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提升,课堂节奏也便于把握,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教师在教学拓展中,精心添加了“请你猜一猜”环节,让学生猜一猜生活中不同大小的瓶装饮料、佐料、纯净水各有多少,强化了学生对“毫升”这一体积单位的认识,让科学课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三、反思
以上教学片断给我的启示是:合理整合教材,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整合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合理整合教材。本节课中,如果教师努力在课堂上做到“面面俱到”,就有可能会“面面都不到”,因此,教师对一些环节进行了弱化处理,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2.关注实验材料的结构性。实验材料在科学课程中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而这种资源必须经过教师处理,使之体现科学探究的结构特点。教学“”比较水多多少”环节,教师提供的塑料杯高矮、粗细不同,虽然在杯壁上用尺子标了刻度,但是不同的杯子相同的刻度表示水的体积却是不同的,进而认识到使用在塑料杯上标刻度的方法不能够准确测量水的体积,引入“量筒”概念。
       3.密切课堂和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科学课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在本节课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牛奶等液体,让学生说说大概多少毫升,将课堂上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毫升“概念,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