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单的数学课怎样上———以《倒数的认识》为例 让科学课更具实效性———《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感想 阅读,为数学课堂增添色彩
创新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8期 总第4717期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8期  下一期
阅读,为数学课堂增添色彩
来源: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作者:马金花 发布日期:2013-11-26 15:18:5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笔者认为,
       在数学课中数学阅读也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数学阅读的有心人,以数学阅读为线索,让数学课堂增添数学文化与生活的色彩。
       一、多读“数学习题”,长出文化之苗
       数学教材的许多习题都隐藏着社会文化、历史、科学、生活的味道。比如,五年级下册第53页第10题:“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第二轮投票的105张有效票中,北京获得56票。北京的得票数占有效票的几分之几?”教学时,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有效票,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中国北京申奥获得成功的不易,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豪感。
       二、巧读“你知道吗”,绽放文化之花
       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为学生开辟了一番数学阅读天地,但往往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或图省事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笔者多次在教学中尝试了利用机动课引导学生围绕“你知道吗”展开数学阅读,不仅没有浪费教学时间,反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绽放出文化之花。
       例如在学完了圆的周长后,围绕“你知道吗”(五下第108页)我利用机动课设计了一节“生活中的圆周长”数学阅读课。阅读前的铺垫设置了一个美丽的圆形音乐喷泉扩建问题:“一个美丽的圆形音乐喷泉是经过两次扩建而成的。原来这个圆形音乐喷泉的半径是9米,第一次扩建半径增加了1米,第二次扩建半径又增加了1米,你知道这个圆形音乐喷泉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增加的周长一样吗?”学生通过猜测、计算、初步发现规律。
       接着我又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数学童话故事为阅读材料:“地球的环境日益恶化。地球大吼:‘我受不了啦,我快要爆裂啦!’玉皇大帝听到后很着急,心想:要是地球真的爆裂了,那全部生灵就会被毁灭。于是他决定沿地球的赤道加一道铁箍,以防地球爆裂。可是地球却直喊:‘太紧了,我喘不过气。’玉皇大帝只好把铁箍松了一下,使得它处处离赤道1厘米。可是松一下,铁箍不够长了,需要再加一段,请你帮玉皇大帝算一下需要加多长的一段铁箍?”
       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围绕书上的“你知道吗”展开深刻阅读,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允许自由提问,鼓励小记者采访,结合阅读画出示意图,学生轻松地理解了200米和400米赛跑时站在外圈的运动员总是比里圈的运动员要靠前些的原因以及具体距离的计算方法。同时又补充介绍了前伸数的知识,以及800米和1500米的前伸数与200米、400米的区别。两次有趣的数学阅读,给这节课抹上了浓厚的生活色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有所用,同时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美妙的规律以及由此带来的数学文化本身的魅力!
       三、妙读“数学日记”,品尝文化之果
       数学阅读的材料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其实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我们可以拿学生的数学日记为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尝文化之果。
       四年级学完除法后,一节“奇妙的算法”数学阅读课上,我引领学生阅读了《小学生数学报》上一篇叶小飞小朋友写的《差数试商法》这篇数学日记。学生通过自由阅读、小组讨论,不仅总结了差得越小商越大、差得越大商越小的结论,同时也从这篇数学日记的启发中将古人的试商法“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修改为“同头无除一般商八九、除数折半一定商四五”。两个简单的词汇“一般”“一定”折射出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日记所产生的思维火花和大胆质疑的勇气。通过数学日记的妙读,学生会主动产生“别人能写我也能”的想法,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热情,而数学日记的写作又是“牵一发动全身”,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视野、实践能力以及写作水平都会获得很大的进步。
       通过“多、巧、妙”的三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阅读的特点,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享受数学世界中理性与精神的魅力,同时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浓厚的数学文化与生活色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