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教师幸福地工作———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情感策略 家校合作做孩子的护航使者 基于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品德学科教学思考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8期 总第4717期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8期  下一期
家校合作做孩子的护航使者
来源:连云港市东港小学 作者:金立桃 发布日期:2013-11-26 15:39:25

       《教育之33条》是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老师总结出的,其中前两条强调: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的确如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因为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得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班里会出现孩子不完成作业、语言不文明、行为随便等违规违纪现象,每每这时,我除了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争取家长的配合,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年级的小王是个让我头痛的男孩子,他不但不写作业,而且思想叛逆。平时经常不戴红领巾,周一经常不穿校服就来学校,而且还经常迟到,任课老师因为他没少找我。对于他的这些表现,我是苦口婆心地说教,但是收效不大,他内心对我的抵触情绪也很明显。
       那天是周一,他又是没穿校服,我气得不行,拉起他的手就让他回家换衣服,可他的脾气却比我还大,像一头闷声不响的倔驴愣是站着不动,当时我感觉这个孩子已经无药可救了。幸亏我当时理智大于情感,冷处理了一下才化解了矛盾。事后我也意识到自己当时不冷静,处事方法不够妥当。后来,我平心静气地找他谈话,我们有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我告诉他周一早晨为什么要穿校服,告诉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告诉他一个人的衣着会反映这个人内在的修养和教养,告诉他真正的美是在于内在的品质……也许很多道理他并没有真正领悟,但是他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之后的两周里,每到周一早晨,我就打电话给他妈妈提醒他穿校服。针对他的每一次进步,我都适时地在班级进行表扬。说来也怪,就那么一两句的口头表扬,他慢慢地变了,懂事了许多,任课老师找我的次数也少了。我连忙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连续几天都布置少量的作业,并每天电话叮嘱他家长一定要督促其完成。那几天,从不写作业的他也交了作业,对于他的进步我及时表扬和鼓励,并任命他为语文组长。没想到这招真灵,新官上任三把火,被重用的他责任心很强,经常在课间主动找我说这说那的,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而且在校规校纪方面已基本不用我操心了。对于我,他也明显地亲近了许多,有时还会悄悄地塞个桔子或苹果在我的包里……虽然他的基础比较差,学习上的进步不是很明显,但是他并不泄气,这也是他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第二学期,他语文竟然考了70分,他妈妈激动地打来电话说都是我的功劳。其实我明白,最大的功劳是他的家长,正因为有家长的配合,孩子才找到了自信。
       由此我想到了全国著名班主任刘利梅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家长应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切地交流,可以和他们谈谈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哪篇新课文,知道了哪些道理,今后打算怎么做,交谈时,要注意有耐心。
       “温暖胜于严寒。”在教育的过程中,“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也要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磨杵成针”的精神的。让我们家校合作,携起手来,做孩子的护航使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