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写话教学谈 一年级学生写话教学谈 阅读,习惯了就好 架设桥梁快乐作文
学科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9期 总第4726期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9期  下一期
一年级学生写话教学谈
来源: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 作者:王爱萍 发布日期:2013-12-10 13:42:06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这样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那么如何在一年级进行说话写话的起步训练呢?我觉得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目的地创设情境,重视学生词语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句子练习,循序渐进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写话,首先得让他们建立一个完整句子的概念,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一句话写好了,再慢慢练习学会写好几句连贯的话,写好一段话。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写清楚“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如“红红在家里看电视。”这个句子,写的是谁,是“红红”。红红干什么?“在家里看电视”。我们还可以抓住课文中各种类型的句子,围绕关键词练习写完整的句子。如“首先……然后……”“一边……一边……”“一……就……”等,在平时教学中抓住这些典型的句子进行训练,让学生先说再写,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巧用教材,模仿写话
       语文课本上的好多课文都是写话的范例,教师可以巧用教材,指导学生模仿写话。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最后一段写道:“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我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此时,他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学生先进行说话练习,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就容易多了。
       在教《鲜花和星星》时,我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给学生提供几个大自然的画面,如秋天满地的落叶、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海滩上散落的贝壳等,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编写诗歌。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丰富了自己的内部语言。说完之后再让学生写下来,学生一个个都乐于去当小诗人。
       三、看图说话,说写结合
       苏教版教材在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而且都配有插图。这每一幅图都是很好的练习说话的媒介。每次口语交际,我都会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这既是在训练学生的说话交际能力,也是在为学生的写话打基础。教师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结束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说话的顺序写下来,学生就会觉得写话其实也不难。课本来源于生活,教师也可以脱离课本,在现实生活中找图画,指导学生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加强积累,丰富语言
       新课标指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在阅读中孩子可以积累词汇,感受完整的语句。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鼓励他们将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记在心中。以后用到时才会信手拈来,使文章锦上添花。孩子读得越多,自然说得也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积极评价,提高兴趣
       俗话说,多一分信心,多十分成功。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写话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会信心百倍。
       我批阅学生们的写话,都是以激励为主,从不随意地用“剪刀”剪去学生习作中的“枝叶”。班里有一些学生写话能力较弱,为了使他们喜欢写话,我每次都仔细读他们的“作品”,字、词、句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我都会打上波浪线加以鼓励。对于写话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不但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词句,还会画上一个大拇指送给他。对于特别优秀写话作品,我还专门拿去投稿。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想象世界更是精彩纷呈的。我想,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只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采用灵活、有效、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走出课堂局限,给孩子们一个发挥个性的空间,就能为孩子们过渡到中高年级习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