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克服化学实验教学之不足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克服化学实验教学之不足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给小学语文教学增加一点“形”和“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9期 总第4726期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9期  下一期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来源: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作者:刘琼 发布日期:2013-12-10 16:0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提供给学生一个有效的触发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唤起学生鲜活的记忆,引领学生丰富的想象,充实学生生活的画面,提供学生翔实的习作素材,从而使他们易于动笔,使其习作言之有物。
       一、照片,打开记忆阀门
       【案例一】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要求学生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自己的喜怒哀乐,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搜肠刮肚,就是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大悲大喜的事情可以叙述。所以,我进行了反思,尝试改革。课前,我让学生回家翻相册,准备一张照片,或高兴的,或伤心的,或生气的,并回忆这张照片的相关故事。课上,发言的学生拿着自己精选的照片,侃侃而谈,听故事的同学也全情投入,专心致志。
       【分析】照相是一种常用的记录生活的手段,记录优美的风景,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性认识占据主导地位。许多时候,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他们缺少感性认识。展示照片这种方式,正好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由这个点生发开去,打开记忆的阀门,使其相关的记忆一下子涌现到眼前。学生眼前有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录音,丰富想象空间
       【案例二】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4,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看到这样的习作要求,学生一定又会束手无策。课前,我搜集了很多的录音,实在找不到的,还亲自去录,比如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奏鸣曲。课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倾听,大部分学生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之后,我引导他们回忆听到了哪些声音,再把这些声音还原成画面。
       【分析】现在的孩子,很多对于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奏鸣曲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在录音的引导下,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逐步丰富了这个画面。可以说,这样的录音激活了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了他们的灵感,让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触发点选得好,想象的阀门打开,就如同童话中的魔棒一样,脑中会闪现出许多奇妙的事物、生动的形象。有了这样丰实的场景,何愁学生没有内容可写呢?
       三、录像,充实生活画面
       【案例三】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一种动物。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对于常见的小动物的外形,学生都能说得七七八八,且较有条理,而要写它们的动作,学生就犯了难。所以,课前,我拍了小猫玩毛线球、小乌龟吃食等视频,当学生交流不出具体内容时,我适时播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表述交流阶段,根据需要暂停画面,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描绘这一动作,使其生动,形象,具体。
       【分析】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犯的毛病就是观察不细致,从而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录像集声、影于一体,把鲜活的生活场景搬进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得了丰富、具体的素材,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拉近课堂和生活、学生和习作的距离,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为学生的习作作好铺垫。
       四、网络,提供习作素材
       【案例四】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让学生仿照例文《银杏》,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这样的习作,没有资料根本无从着手。因而,我把学生带到了电脑房,指导学生上网寻找对自己有用的素材。
       【分析】网络包罗万象,在这样的一个“大超市”里,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自己的“商品”。但是,进入这样一个商品齐全、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学生难免会毫无头绪,无从取舍,教师要指导各层次的学生学会选择合适自己的“商品”,尽量使每个人都“满载而归”,有所收获。对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来说,准确地搜集信息,合理地使用信息,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有了充实的资料,学生写起习作来,自然就事半功倍。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捕捉和发现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难度,缓解了学生的恐慌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