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代小学数学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活跃课堂气氛,灵活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在调动显性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更要创设各种情境,组织有效活动,调动学生隐性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设计求“活”
每一堂优秀的数学课,都有独到、新颖、灵活的设计方案。而教学方案的设计都源自于对教育思想的领会,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发展的贯彻上,这也是使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因此,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力求创设一个“主动参与,活动发展”的教学空间,凸现出21世纪教育思想的主题——人本主义的新回归。如新课引入要以生活实际为纽带,使学生增强数学知识的生活感,新授知识要以学生亲身体验为手段,使学生在尝试、探索、讨论中,获取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练习巩固要以发展思维为内涵,使学生在模仿、变式、综合等基础上达到理解、掌握、提高的目标。
二、情境创“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其自身产生的独特体验两者结合,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引导学生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能很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三、媒体引“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越多,学习效果越好,越有利于学生在各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这里我们所说的“活动”是指学生的多种感官情绪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活”起来。而利用各种媒体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现代教育的一大优势。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充分发挥人机对话的优势等演示功能,让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参与交互,合作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语言激“活”
好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饼的“1/2”,学生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写“一半”的,有写“饣”的……教师问学生:“你认为你表示得很确切吗?”“需要保留你的板书吗?”在征得学生同意后,教师把不确切的表达擦去,将有保留价值的进行保留。这时有学生说,表述不好的都要擦去。教师说:“同学们,这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听了,觉得老师尊重了他们,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更积极,更乐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见,好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富有魅力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给学生言论的自由,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深化。如在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教师出示“一个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2倍”。当时有很多学生认为是错的,教师没有表态,而是让学生组成正反两方,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由此课堂上引发激烈的争论。争论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求真求实的学风。
五、活动显“活”
数学活动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教者安排了这样一堂数学活动课。
教师出示:下图大长方形的面积是“1”,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学生回答是1/8。接着,教师出示:下图长方形的面积是“1”,请画出它的1/8,并涂上阴影。
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很快得出下面10种方法:
这时,教师可适当点拨:除了直线,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样一来,答案更是丰富多彩了,学生的思维更拓宽了,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课变“活”自然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