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情境,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牵手”小古文
创新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0期 总第4734期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0期  下一期
“牵手”小古文
来源:无锡市育红小学 作者:周晓红 发布日期:2013-12-24 10:58:30

       一直不敢涉足小古文,生怕囫囵吞枣误导了孩子们。但还是忍不住跃跃欲试,“牵手”只因“弟子规”……
       缘起——无心插柳
      记得有一段时间,低年级组流行组织学生背诵“弟子规”。于是乎,每到午诵时间,我和孩子们便赶起了“时髦”,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每天积累一点点,半个学期下来,竟然也背出了一长串。但真让我拥有成就感的,还是那个“小不点儿”……
       一天,几个老师在谈论“药家鑫”案,没想到旁边一个稚嫩的声音作了“总结性发言”:“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哇,这个机灵鬼儿,‘弟子规’里的内容竟然能脱口而出,而且一针见血!面对我们惊诧的目光,“小不点儿”调皮地挤了挤眼睛,一溜烟跑了。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原来,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孩子不仅能背下来,还能灵活运用呢!我终于鼓起勇气,牵手小古文。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踏青途中,我们这样念。“不倒翁,状似老人……以手推之,随到随起。”孩子们边说边摇晃着身子,有些夸张,令人发笑。真是妙趣横生。
情定——生机盎然
       新学期开始,我接了五年级,劲头更足地和孩子们一起开始小古文学习之旅。仿佛摸着石头过河一般,我们互搀互扶,和“之呼者也”打起了交道,竟也尝到了“教学相长”的味道。
       文言文离孩子的生活遥远怎么办?搭一座桥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是一组成语故事,读懂白话文易如反掌,那么再挤出些时间,补充文言故事吧!当屏幕上显示“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时,孩子们借助拼音,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没有几分钟,竟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背得滚瓜烂熟了。下课铃响了,教室里竟然响起这样的声音:“吾班有画戟与弩者,誉之曰……”(一部分男生正痴迷画武器),说者得意洋洋,听者掩嘴偷乐。
       文言文拗口怎么办?反复读啊!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有讲究的。在学习《雪》这一课时,孩子们遇到了不少生僻字。我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治”能力,“高帽子”一顶又一顶,连续向他们飞去,乐得孩子们赶紧分工查字典,乐此不疲。你教我来我教你,生僻读音全消灭……在五分钟内,比赛谁读得遍数多……孩子们那一个投入啊!不知不觉中,竟读了十几遍了。我们来比试比试吧——男生读,女生读,第一组读罢,第二组登场……小脸蛋上洋溢着光彩,生命瞬间绽放,我则乐不可支。
       依恋——风景独好
       一篇篇经典小古文,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结晶与积淀,闪烁着人性的华彩,跃动着文化的灵魂。人人都说“日久生情”,不知不觉间,我和孩子们背下了数十篇小古文。
       在小古文的世界里,我们饱览了迷人的风光:“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百鸟和鸣,千花竞发”;我们结识了智慧的人物:明察秋毫的更羸,急中生智的司马;我们咀嚼着深刻的哲理:听塞翁说“祸福”,看杉苇道刚柔……当文绉绉的语句从我们的嘴角流淌时,当抑扬顿挫的声音萦绕在我们的耳畔时,笑意飞扬在我们的脸上,智慧闪耀于我们的双眸。
       日积月累,小古文变成一份积淀,一份认知、情感、智慧的积淀。它在孩子的心中逐渐发酵,膨胀。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就一定能等来“厚积薄发”的那一天,等来“脱口而出”的那一刻。量的积累,一定能产生质的飞跃。
       果然,孩子们跃跃欲试:
       冬天来了——
       吾爱冬也。天寒地冻,三友相伴:苍松巍峨,青竹坚韧,白梅飘香。如此佳景,何人不醉?晌午将至,众人皆出;孩童嬉戏,欢笑之声不绝;翁媪倚坐于椅,春光满面。生机盎然,如此欢辰,何人不喜?(苏宏涛)
       偶见两犬打斗——
       黄黑二犬,斗于院中,汪汪大叫,呲牙咧嘴,四目相望,不分胜负。久之,黄者稍退缩,其黑奋力扑之,黄者落荒而逃。黑犬摇头摆尾,四周环视,而黄不敢来袭也。(丁祎辰)
       童言稚语真让人忍俊不禁。
       我们诵读着,感受着,想象着,也创造着。我们心中对小古文的那根“情”弦,悄然拨动,余音袅袅,妙赛天籁。我憧憬着:小古文的韵律与情怀,会从孩子们的口中,流入心底,淌入血液,渗透到生命的深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