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扎实而有效的计算教学 追寻扎实而有效的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整体优化 生本课堂———彰显学生个性的舞台———《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1期 总第4742期 2014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1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整体优化
来源:新沂市北沟镇中心小学 作者:黄建国 发布日期:2014-01-07 10:19:36

       现代教学论认为,除了传递、认知这条主线外,教学过程还由教学策略和动力这两条主线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认知过程,还应使其动力过程顺利运作,教学活动正是在认知、动力、策略这三条主线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下完成的。教师要启动动力系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认知、动力、策略同步运作,运用认知系统参与,实现教学的素质化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整体优化模式
       把教学理论转化为实践时所形成的操作层次上的程序和规范,为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在操作时,具体表现为教学认知、动力、策略统一下的同步过程,其结构是他们的有机统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明确认知目标,适时导入。教学活动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积极动脑、积极探索,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再适当导入,使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入教学环境。导入策略强调四点:
       (1)不摆花架子,要注重实际。
       (2)不拖沓繁琐,要简洁明了。
       (3)不生硬牵强,要自然巧妙。
       (4)不平淡无奇,要激发兴趣。
       巧设策略,引发情感。认知的过程就是激发情感,把学生的学习细胞调动到最高兴奋状态,使得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高,并为学习目标巧设复习策略。先让学生自学,紧接着教师监控调节,层层深入解决问题,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之下,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
通过反思完善认知,反馈迁移。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训练中反思,诱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对于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反馈迁移。
       做好科学小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科学小结。在做小结时,应把策略性作为归结的重点,注重动力感应。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整体优化
       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制定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监控、解疑、调节。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可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就无法完成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当教师设定过活动方案之后,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应自主去探索,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获取学习数学的经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以训练为主线。认知开启时,提出问题之后,应让学生先自己动脑,自主研究,然后合作交流。要对学生提问与答问,让他们边练边学,对其不足和偏离进行强化训练。此时教师应该充当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提升。
       课堂教学要兼顾全体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兼顾全体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让学生边练边学以及认知归纳的同时,实施个别辅导,有效促进整体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整体优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事业更应向现代化发展靠拢。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起来,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去。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教师只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要实现它的整体优化,还需教师们把握好策略、认知和动力的科学有机统一,和学生们双边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