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扎实而有效的计算教学 追寻扎实而有效的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整体优化 生本课堂———彰显学生个性的舞台———《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1期 总第4742期 2014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1期  下一期
生本课堂———彰显学生个性的舞台———《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来源: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作者:杨美琴 冯文华 发布日期:2014-01-07 10:20:44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批注描写天游峰和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的形象。
       3.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学习板块一:感受天游峰的“险”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却有这样两段话写到了天游峰。(出示写天游峰的两段话)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轻声读一读这两段话,想一想天游峰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在相应的词句上做上记号。  (挑战指数★)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文字,读好你做上记号的词句,看谁最有表现力,最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挑战指数★★)
       ③想一想,同样是写天游峰,这两段话在描写方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        。(挑战指数★★★)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
       ①重点感受比喻句
       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抛”“在云雾中飘飘悠悠”
       B.指导读好这个比喻句,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
       ②重点读好四个词语“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从这几个词感受到天游峰很难爬,很陡,很险。
       ③读了这么多遍,发现这两段话在描写上的特点了吗?
       (第一段从正面形象的比喻,第二段用了具体的数据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学习板块二: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形象,学习表达方法
       1.就在这样险峻的天游峰上,作者遇到了这位扫路人,他是如何来刻画这位普通人的形象的呢?
出示学习指导——(自学5分钟)
       ①仔细读一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上挂下连地去读去想,把你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发现用一两句话写在句子旁边。
       ②小组交流读书体会。(温馨提醒:有序交流,善于倾听,及时补充)
       2.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小组交流。
       4.交流反馈。
       第一句:学生交流后引导提升——那么,老人这样的工作到底累不累?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句:学生交流后引导提升——同学们,老人说:“我能舍得走吗?”与我们的生活相比,老人舍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
       第三句:学生交流后引导提升——老人现在70岁了,三十年后,老人还在不在?
       5.指导朗读。
       6.小结:这看似简简单单几句话,一位乐观自信、热爱生活、豁达开朗的扫路人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7.思考:通过本文的学习,结合板书,怎样刻画人物,说说你的理解和看法。
       8.小结: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学习板块三:当堂训练
       1.学习指导:
       认真朗读文章,结合生活实际,根据所给提示进行修改。
       (温馨提醒:至少修改一处,想想修改理由,提高修改速度)
       2.附文章:
       ■
       (上接第14版)
       3.投影仪展示,交流反馈。
       (从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点评:
       这节课是我校推出“10+30,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后,经过两年的研究,由我校教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研讨赛课活动上所呈现的一节课例,遵循了“以人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当堂训练”的教学原则,在课上学生得到了释放,教师则处在后台“导而弗牵”,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得简单,学得自然,在课堂上体验到“感悟的情真意切”与“表达的酣畅淋漓”,也体验到了“语文的快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