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米”可炊浅谈作文起步阶段的观察方法 小学生作文教学浅析 创设让学生思想灵动的语文课堂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2期 总第4762期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2期  下一期
小学生作文教学浅析
来源: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 作者:陈跃 发布日期:2014-02-26 11:24:38

  说到作文,大多数学生“谈虎色变”。在作文训练中,很多教师也会不自觉地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让学生背诵作文,这样怎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习作思路畅通、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呢?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教师要想让学生改变望“文”生畏的心态,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分层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他们都能够摘着“果子”,树立起写作信心。如后进生的作文只要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句话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就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由“怕写”变“乐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质的飞跃。
  二、引导观察,学会积累
  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让人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材料的习惯。比如要写《我熟悉的人》,首先要学生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撷取精华。长期这样,“下锅之米”何愁找不来呢?  
  三、创设情景,开拓思路
  往往教师作文题目一出,学生总会感到陷入了僵局。这时,必须得想方设法融化“冰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培养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办诵读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等活动,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水。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眼界,而且开拓了学生思路,作文时学生就能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形成了思维的独创性。
  四、增强自信,激发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中流行的模式,是教师提供的“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篇末点题”等固定格式,甚至所写的内容也是教师所举的例子,学生并不是言自己之想言,写自己之想写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要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学生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就能自觉、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了。
  五、留心生活、倾诉真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断地想着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比如写秋天景色的作文,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观察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让学生发现秋天的变化,在课堂上说一说,小草的变化、枫叶的变化,他们像什么?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强,想象力很丰富,他们有超出大人的独特思维,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别具一格。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而是在长期的阅读、观察、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我们只有巧妙地引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反复训练,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这样,学生写作时,无论是平时,还是考场作文,都会“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