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米”可炊浅谈作文起步阶段的观察方法 小学生作文教学浅析 创设让学生思想灵动的语文课堂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2期 总第4762期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2期  下一期
创设让学生思想灵动的语文课堂
来源: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作者:叶兰花 发布日期:2014-02-26 11:25:0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以生为本,灵动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完善其新公民人格。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思想的翅膀,下面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激荡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一位教师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所以上了狐狸的当。现在乌鸦吸取了教训,乌鸦怎样能把狐狸嘴里的肉拿回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妙法。
  这里教师反其道而行之,刺激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扮演好“师长”“朋友”“学生”三重角色,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并创设人性化的精神氛围,在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把课堂演变成学生向往的乐园。
  二、激活动力——释放学生潜在的能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变色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变色龙的特点,我让学生说说变色龙还有哪些变化。这时一位爱钻牛角尖的学生冷不防地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变色龙放在透明玻璃上,它会不会变得透明?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没有慌乱,而是镇定下来,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到依据。有的说,不会变透明,因为变色龙的本领是变色,而透明不是一种颜色;有的说,会变成透明的,因为变色龙身体里的色素,会随着附着物颜色的不同而改变……新鲜的说法,激烈的争论,学生的感官全部调动起来了。
  三、激励情感——诱发学生灵动的欲望
  在教《人类的老师》一课时,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训练,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首先我请学生填空: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学生回答后,我进一步发问:哪些发明也是人们从动物或植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学生兴致高涨。接着我顺势引导:前人用他们的智慧造福人类,你是否也从一些物体上得到发明的灵感?交流时,学生的回答让我欣赏不已,他们不但想象力丰富,而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欲望之“穴”,更是学生情感内需的关键。学生有了疑问才能启动思维,产生灵动巧妙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诱发学生创新灵感。
  四、激发信心——给学生多元的评价
  教学《诚实和信任》这课中“打电话”部分,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赛,推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决赛。当各组选手跃跃欲试时,我发表赛前讲话:大家都是评委,只有仔细倾听,才能评得使人信服。决赛过后,学生们跃跃欲试,都要来评点。他们不仅点评了其他选手,还结合自己的感受亲身尝试再读。在这良性循环中,他们体验了成功,认识了不足,朗读越来越精彩,情绪越发高涨。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现象,激励学生自评、互评;变单一评价主体为多元主体,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评价;另外在评价手段上采用激励性评价为主,注重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动态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多样全面的评价,用描述性、发展性的语言做有弹性的评价。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树立,思维的灵感也涌现出来了。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课堂,更是人文课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灵活有效的探究和合理多元的评价中,活跃思维,灵动神思,才能真正地激活思想,焕发出语文课堂的灵动与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