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百般好以形解数方法 趣味识字巧在随文妙在生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学科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5期 总第4792期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5期  下一期
数形结合百般好以形解数方法
来源:高泰州市实验小学 作者:徐静 发布日期:2014-04-08 09:10:33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与图形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结合配图帮助理解,通过分析将所学所知形成网络体系。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怎样将数字与图形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
  一、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配图所占的比例往往比文字和数字更多。让学生学会读图,是我们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所在。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往往很随意,他们在看图时只关注图画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往往忽略了带有目的地搜索条件。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灵活地使用数学书上的主题图,有层次地出示主题图,用动态的语言串起静态的图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中应利用各种图形语言辅助进行教学
  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分析问题,可以将知识由难化易,由繁化简,使得抽象的知识在逐步的整理中变得清晰可见,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图形语言辅助教学。教学中常用的图形语言有线段图、数轴图、网络汇总图等。
  1.线段图的利用
  利用线段图来整理分析条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多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线段图是一种重要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半抽象半具体的特点,它不但舍弃了应用题的具体情境,还能形象地揭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把应用题转化成线段图,明确显示出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梳理、制作线段图的过程中不断明晰。
  2.数轴图的利用
  数轴图虽然没有在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上直接出现,但是数轴的思想渗透在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可借助数轴认识数与点之间的关系,比较数的大小,分析不同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不同的数在直线上可以用同一个点来表示。数轴图不但在表示数上简单明了,就连在认识时间上也有妙处。在数学特级教师张爱华的一节省级示范课《24时计时法》中,我们领略了使用数轴来认识一天24小时的方法,在不断丰满“时间线”的过程中,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立体起来。这节课紧紧围绕这条“时间线”,没有其他板书,没有课件,但是学生学得扎实,对于时间的周期性理解得很透彻。
  3.网络汇总图的利用
  网络汇总图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复习课上其实很常见,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汇总图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在整理的过程中理清了概念之间的关系,将知识重新认识并升华。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的一节《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上,课前让学生自主复习整理,课堂上结合学生回答整理,就紧紧地围绕这样一张网络汇总表进行,通过对这棵“公式树”的填充、丰富中,学生不断唤醒旧知。
  学生在梳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和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体现了数学教学的转化思想。其实,低年级段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汇总图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整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能力,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中应强化数形结合思想,打好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对于数与形并没有严格的分类,近观几年的初中数学课本,也没有“代数”“几何”的分科,而是综合为一门“数学课”。在这样的大指导思想下,我们要做好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为接下来学生的初中学习打好基础。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得到良好的方法,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数与形结合起来就是一条捷径。在教学工作中应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有序观察图形的能力,思想上充分重视数与形的结合,并有意识地使用图形来分析数学问题。让数形结合真正的融入到数学课堂,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中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