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反馈和评价将课上补差进行到底———《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后反思 教师三态,助课堂高效之花绽放 让课堂焕发生本的魅力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5期 总第4792期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5期  下一期
让课堂焕发生本的魅力
来源: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 作者:陈红 发布日期:2014-04-08 09:57:59

  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指出:我们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通过生本课堂的反复摩课、观看视频与相关资料,浅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把脉课堂:高度尊重学生
  郭思乐先生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潜能无限,儿童具有独立性。教育者若能顺应学生学习的天性,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让他们充满兴趣地学习,他们怎会不乐于学习?
  正如我讲授《亲昵》一课时,刚开始在试教阶段,学生对课题“亲昵”感到有些陌生,不太了解其中的意思。在课堂上,我先不忙授课,而是先播放了目前火热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感动亲昵的情景,配上煽情的音乐,让学生先用两个字把看到的感受写下来,他们兴奋地看着,积极思索着,发自内心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亲密、感动、开心、幸福……这时,我用简洁的话语让陌生的词语瞬间就成为了学生身边常感受的那种情感,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了。
  二、践行课堂:全面依靠学生
  郭思乐先生说:“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自身的原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当成为动力之源,能力之库。”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全面依靠学生,了解学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而老师则起到帮学的作用。
  《亲昵》一课我选择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最亲昵的人,交流和他们之间亲昵的瞬间,回忆生活,体会围绕在他们身边最平淡的爱,同样引导他们以感恩的心去感谢、珍惜身边的幸福。学生的思绪一旦打开,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素材源源不断。如此的课堂,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他们回忆生活,表现生活,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本课的知识点。
  三、整合课堂:小立课程,大做功夫
  郭教授认为,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而腾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活动,也就是大做功夫,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他还提出,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亲昵》是一种感觉,而让三年级的学生把这样的感觉再现到作业纸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课,我让学生对“亲昵”进行书写——畅谈——讨论——表现——评价。这一流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出发,整合了语文、操作、音乐与美术的课程,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情流露。
  四、诊断课堂:无为而为的评价
  郭思乐教授认为,评价是按一定的理念进行指挥的指挥棒。我们的评价主动权应该交还给学生,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从控制生命的方式回归到激扬生命。
  在赛课时,因为是借班上课,于是我请我们学校的学生给上课班级的学生带来了他们亲手设计的作业纸——幸福相框,让他们在带着浓浓友情的作业纸上完成作业,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合作。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充分感受合作的“亲昵”,感受到外校学生的用心,也从心底给了他们一个评价。作业纸展出后,变成了激励学生更好去完成作品的一份动力。在“幸福连连看”评价环节中,创设良好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的互评或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表现过程,更多地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五、拓展课堂:且行且思,一路前行
  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我心,但完美的实施还有待自己不断地实践。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要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这就需要教师真正俯下身子去了解学生,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另外,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给学生提供帮助,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