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别轻易给出答案! 浅谈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5期 总第4792期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5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来源: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 作者:钱尧钟 发布日期:2014-04-08 10:17:32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通过终身学习,不断习得专业知识,不断增长专业技能,不断实施专业自主,不断提升专业道德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一、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的误区
  (一)缺少专业引领,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一方面学校缺少对教师的了解,不能及时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单薄,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教学研究是他们自己专业发展的一部分。
  (二)应付日常事务多,学习研修少
  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教师的授课任务重,除了参与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备课、批改作业等。此外,教师还要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教师缺少时间和精力对专业问题和教学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三)不注重合作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多
  有的教师平时不注重与同事合作交流,自己对教学中的困惑越积越多,造成教学的漫无目的和教学的无效或低效劳动。
  (四)教育科研精神不强,积极性不高
  有些学校忽视教科研的作用,认为搞教科研是少数教师的事,靠几个“笔杆子”来完成,没有激发学校大多数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二、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对策
  (一)学校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1.引导教师确立终身教育理念
  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不仅从教师专业性的角度去认识教师专业化问题,而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去看待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加大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2.教育沙龙,博采众长
  我校教育沙龙营造出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聊一聊”中探讨教育中的疑点、难点、热点话题。我们的教育沙龙每次确定话题,教师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交锋,可以辩论,可以倾听,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
  3.集体备课,在合作中求发展。
  我校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学期初,备课组长与组员共同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要求。然后,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教师明确任务,认真备课。每个教师的教案中,有独立备课的部分,也有共享部分。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青蓝工程”,为教师成长提供载体
  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启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青蓝工程”。学校推出师德好,教育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作为师傅人选,参加工作五年内的新教师作为徒弟人选。师徒双方通过双向选择,经教务会议通过结成师徒对子,双方签定“青蓝工程”协议书。
  5.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引导教师做小课题研究,使教师养成每时每刻都能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生活的习惯,尝试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二)教师要坚定信念,主动发展
  1.热爱教育事业,树立自觉的专业成长意识
  教师主动完善自我,是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起,就要树立自觉的专业成长意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2.勤奋学习,增加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教师不仅要读教育理论,更要细读几本专业书籍,丰富专业素养。
  3.勇于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展开研究,灵活运用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4.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成长之速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反思意识;其次,掌握正确、有效的反思方法与途径;再者,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