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清音泽校园吟诵经典润童心———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经典吟诵微课程开发纪实 践行魅力生本打造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顺学而教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7期 总第4811期 2014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7期  下一期
践行魅力生本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扬中市实验小学 作者:张丽娟 发布日期:2014-05-06 11:47:58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由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重新规划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分工,构建了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的提出是对课堂进行根本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当下,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精心设计前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不仅是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学习,还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进行前置学习,能更好地为“学”服务。这就要求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得找准切入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可以说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效率。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通过这个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多的课外内容,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二、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生本课堂上要求教师要适时地引导,这个引导要精,要和通常的讲解区分开来。在精的基础上,要力求简单,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一)在课堂上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
        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是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亲自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讨论,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探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格式,再请学生以“小老师”的方式进行汇报,同学间进行补充、归纳和相互评价。这样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还刻意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交给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信心,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二)在课堂上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还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认同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了学生好学、自主、创新的精神,是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用生本理念指导数学课堂,就会让孩子们在精彩的数学课堂中自由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切实转换教学方式,才能打造出有效的数学课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