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从“四化”入手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科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9期 总第4830期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9期  下一期
从“四化”入手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来源: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中心小学 作者:胡伯连 发布日期:2014-05-30 11:21:4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负增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构建灵动高效优质的课堂成为当前教育界探索的重要课题。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等经典的教育理论中我们可以反思出:高效优质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激情。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备课最优化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充分预设与师生灵动生成的辩证统一,当以充分预设为前提。备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展开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预设,以使教学效果取得最优化,学生发展获得最大化。
        1.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是备课的起点,备课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解读教材,聆听他们的心声,以他们的真实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新的发展。
        2.设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精神,目标达成后能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与收获,对后续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受用无穷。 
        3.过程设计留一些弹性的空间
        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教师要学会“等待”,多给学生预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二、活用教材,力求教学资源实用化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和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通过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重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中所采用的实例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学生。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教学目标、不降低教学难度的情况下,结合学生实际,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灵活使用教材。那么教学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三、巧设情境,力求激趣无形化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课前,我常常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定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2、3、5的倍数时,我先出示两个较大的自然数,要求学生不用计算快速判断出哪个数是2的倍数,学生沉思很久后表示无法判断,这时老师迅速报出答案,并要求学生笔算验证。然后让学生任意说数,教师判断,这时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进一步地激发,纷纷报数,教者一一答复。随后再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让老师立即说出是否是3与5的倍数。这时学生被老师的“特殊功能”所吸引,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迅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状态,此时进行知识教学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评价务实,力求实效最大化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评价,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但表扬也要适度,夸大其词的评价往往会适得其反,会让学生沾沾自喜。
        陶行知说过:“当我们在赞美学生‘如何了不起’时,要想一想他是否真的‘了不起’,不要忘了,我们该做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对于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真诚、正确的评价,从根本上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让评价起到“育人无形”的作用。学生也只有在教师真心实意,恰到好处的评价中,上进心才会不断增强,学习兴趣才会日渐浓厚,课堂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优化。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为预设的基础,开拓创新、务实评价,探索出健康、灵动、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