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教研需提升的正能量浅谈幼儿园常态化教研之魂 让语文学习“接地气” 学生消极习作心态之成因与对策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9期 总第4830期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9期  下一期
让语文学习“接地气”
来源: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 作者:于赛 发布日期:2014-05-30 13:43:58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保证语文教学的活力与精彩,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语文学科这株花儿必须“接地气”,只有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绽放的蓓蕾方能鲜妍美丽、芬芳馥郁。
        有次我让学生按照“春雨染绿了柳条”仿写“春风吹  了油菜花”。这个看似很容易的题目,出乎我意料的是,好多学生居然问我:“老师,油菜花长什么样子呀?”“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啊?”……油菜花这种春天如此常见的植物他们居然不知为何物!
        我们的学校位于无锡郊区,周围有很多农田,学生们尚且没有涉足过那金黄的油菜花海,更别说那些住在市区的学生了。不曾见油菜花的颜色,他们要如何感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趣味?不曾有在空旷的田野里放风筝的经历,他们要如何体会“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欢乐?不曾听林间啾啾鸟鸣,他们要如何理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美好?如果学生的头脑中没有相应的经验,仅仅依靠枯燥抽象的文本材料就想把语文学好,学出趣味,那将是痴人说梦。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的感官材料,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卷,并将这些活生生的形象记忆作为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桥梁,语文学习才能“活”,才能富有生趣。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有意地将自然、社会的气息引进来,让语文更多地蕴含一股生活的味道。
        前段时间,无锡很难得下了一场大雪,我将身子伸出窗户,只见雪花纷纷扬扬地从无边的天际撒落下来,如同一只只白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景色特别迷人。这时,下课铃响了,透过窗子,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都在关得严严实实的教室里埋头写作业,没有一个人发现下雪了。怎么能辜负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呢?我把门推开,笑着对他们喊:“下雪了,快出来看雪!”学生们被我的“突然袭击”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继而才反应过来——“啊,下雪了?”“哇,真的下雪啦!”一张又一张小脸扭转向窗外,一个又一个身影跑到走廊,一声又一声欢呼在教室内外回荡。“老师您看,这朵落在我手心的雪花好大啊,有六瓣呢!”“呀,雪花凉丝丝的,有些冷。”“老师,我刚刚吃了一片雪,呵呵,什么味道也没有。”“我发现教室前面的雪比后面的雪下得大,雪花很密,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我能到楼下去堆一个雪人吗?”“老师,我要打雪仗!”……
        他们看到了雪,摸到了雪,尝到了雪,玩到了雪,这场雪为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声笑语;漫天飞舞、凉丝丝、没有味道,这场雪使孩子获得了视觉、触觉、味觉等直观的感觉体验;美丽的、洁白无瑕的、寒冷的,这场雪让孩子们增加了美学及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这是属于他们的雪,不是辞典上的一个苍白的词条,不是图书上一个刻板的画面。他们有了这次看雪、玩雪的生活体验,在遇到语文文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等诗句时就不会再有陌生感、疏离感,相反,他们会获得一种故人重逢般的亲切。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想使语文教学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就必须夯实生活这个基础。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想使语文教学这股清泉潺潺不绝,必须疏通生活这个泉眼。引导学生用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学生的阅历就会日益丰富,且观察力、审美力也会得到提高,也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诗意与爱,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奋发向上。让语文学科“接地气”,无论对于学科本身还是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