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使命———教育 得失面前巧周旋 童真·童趣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9期 总第4830期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9期  下一期
共同的使命———教育
来源:新沂市港头小学 作者:肖红娟 发布日期:2014-05-30 13:47:02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和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学校只有和家长联合起来,达成共识来共同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培养人,发展人。
        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是教育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中,学生的父母和班主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对学生的各种情况都了如指掌。但是学生和家长中也不乏有比较有“个性”的,所以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就应该讲究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作为班主任,我们难免要和不同的学生和家长接触。在与家长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知书达理,极力配合老师工作。但有时难免会遇到几个蛮不讲理或胡搅蛮缠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暴力型:此类家长大多数脾气暴躁,但他们对老师毕恭毕敬。老师把他们请到学校后,这些家长在并未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不问清事情源头时,就对自己的孩子连打带骂,让孩子在老师面前毫无面子,无地自容。
        懦弱型:此类家长多为女性或特别溺爱孩子的家长。当孩子违反学校纪律时,老师把他们请到学校后,他们在老师和自己的孩子面前,往往束手无策,有时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占了上风,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唠叨型:此类家长以女性居多,或者是学生的祖父母。他们会坐在教师的办公室里大谈特谈,让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反感。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教育学生,但此类家长喜欢说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即使到校了也毫无意义。
        护短型:此类家长在自己孩子和他人发生矛盾时,总把矛头指向他人,认为自己孩子没错,从而滋生自己孩子的气势和胆量。这些家长往往十分娇惯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和老师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以上是我工作几年中遇到过的一些家长。老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在面对不同家长时采取不同对策,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的教育离开了家长的配合,家长的教育离开了学校的参与,都会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只有当老师和家长携起手来,形成“铜墙铁壁”,才能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如果老师动不动就把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来,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学生很可能也会失信于对老师的承诺和教导,这样会造成以下几种严重的后果:
        首先,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借助于自己的语言感化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做示范,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心服口服。如果班主任一次次地把家长请过来,则会让家长和学生认为你教育无方。久而久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就丧失了。
        其次,使家长产生抵触心理。如果班主任动不动请家长,会让家长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也会让家长看不起你,认为这是你无能的表现,此外,老师过多、过频请家长,会给家长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麻烦,最终使家长放弃与班主任的配合。
        最后,削弱教育的效果。现代学生的思想比较成熟,碍于自尊心等各种因素,学生不希望看到家长来学校。本来班主任希望借家长来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一定压力,让他们有所顾忌,但当家长实施粗暴的教育方法时,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无所谓的心理,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请家长”一招就会失灵,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到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
        所以家校联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班主任老师能灵活应用,则会使家长成为你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与学生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教师将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职责和教育任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