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使命———教育 得失面前巧周旋 童真·童趣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9期 总第4830期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9期  下一期
得失面前巧周旋
来源: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 作者:朱亚芹 发布日期:2014-05-30 13:48:01

        班级管理中总会遇到一些负面事件,在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可以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契机。班主任要积极解读负面事件,巧妙周旋,学生的失误、失败、失控等负面事件就可以成为班集体汲取正能量的源头。
        一、学生做事失误,当作经历锻炼成长的机会
        很多老师以为,优秀的班集体就应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负面事件发生后,除了责怪自己与学生外,就是设想着如何提前防范,不要出现类似的问题。我认为,出现负面事件是正常的,因势利导,更能让学生在经历中汲取成长的正能量。
        有一次,小辉帮班级打饭时不小心把饭打翻了。午会课上,有的学生批评小辉做事毛糙,表扬了帮助打扫、重新拿饭的同学。我却宣布也要奖励小辉,学生们觉得不可思议。我向大家讲明了道理:谁也不能保证做事不出错,小辉热心帮助大家打饭,因为不小心打翻一盒饭,受到了批评,那么以后谁还愿意为集体做事?大家知道了以后该怎么避免,怎么处理,同学之间也应该互帮互助。我们要谢谢小辉,希望班级里多一些像小辉这样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同学!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辉的眼圈红了。
        在失误发生的时候,引导和批评只是一念之差,效果却截然不同。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就能有游刃有余地面对这样的事件,在事件中发掘正能量。因为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真善美的火种,只等着我们用爱心去点燃,用以照亮班集体前进的方向。
        二、学生遭遇失败,化为实现长远目标的动力
        每年冬季,在年级组举行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已经第二次输给了冠军班四班。可我们却举办了庆功会,原因是这次比赛,我们没有一上场就被打败,而是相持了很久才分出胜负。庆功会上,参赛选手和拉拉队员分批上去发表即兴演讲,挖掘出很多感人细节。我们共同庆祝大家在精神和毅力上超越了原来的自己。学生们第一次参加这种虽败尤荣的庆功会,一个个热血沸腾,活动中更懂得了尽到努力就是最好。
        接下来的单人跳绳比赛,穿梭跳以及春季运动会,我们班不论个人还是团体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竞技状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班集体中,有些负面事件并不是绝对的“坏事”,班主任就像一个风向标,引领着事件发展的方向,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促进班级进步的时机就在身边。很多表面看起来不利的事件,处理得当,就能成为推动班集体前进的力量。
        三、学生言行失控,变成激发自我教育的情境
        学生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他们的进步也就是与自己的缺点、不足斗争的结果。
        一节语文课上,小邹因为要否定我的观点,随口冒出了一句脏话,虽然这位学生曾被医院鉴定为患有多动症,但他在课堂上的失礼表现,还是让我有些始料未及。我注视了他几秒钟,微笑着说:“语文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同样的意思,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表达你的意见。”他慌张地站起来,紧张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不同意您刚才的观点,因为……”他话音刚落,我就带头鼓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起来。
        在当天日记中,小邹又一次向我道歉。第二天,我请他看我之前写的每一篇关于他的日记。我在日记中写道,开学以来我一直把这个学生当成研究和帮助的重点,我为他的转变费过很多心思,下过很多工夫,看着他渐渐地懂事,我为自己的收获感到自豪,为自己有新的突破感到庆幸,是他让我越来越学会包容。而现在,我努力要唤起他自我教育的力量,我希望他重视这件事情,用进一步的实际行动去证明。他愿意和我一起去努力。那个在极端的对抗和顺从之间游走、挣扎的孩子,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转变得非常彻底。
        班级管理中,是非对错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老师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现象和问题作出解读,学会包容学生和班集体进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负面事件,汲取隐藏在负面事件背后的正能量,用来转化事件,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努力,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老师的工作会充满幸福感,学生的成长也更幸福、快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