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在生命课堂中演绎圆融 让文本阅读蕴含美的体验 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学科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0期 总第4839期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0期  下一期
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作者:朱云平 发布日期:2014-06-20 13:52:07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所说的诗虽然指《诗经》,但也为中国的诗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在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探索小学阶段古诗文的有效教法,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和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施展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古诗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意境深邃,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心声,或许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雄壮;或许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哀婉;或许是“怒发冲冠”的豪迈;或许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瑰丽……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巧设情境,把画面与声音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其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诗文背景:乱世之中战乱与饥荒不断,杜甫带领一家老小逃亡至四川成都定居。等到官军收复家乡的那一天,杜甫高兴至极,写出了“生平第一首快诗”。整首诗给人一种兴奋激昂的感觉,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体验,为学好此诗奠定了情感基础。
  在读诗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作者描绘的情境当中。如学习《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教师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民艰辛劳作后田间的庄稼终于丰收,但是大多数种庄稼的农民已经饿死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让他们熟读成诵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要注重在情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会有各自的情感体验,其中加入了自身的情感认知,也相当于把课文内容进行了新一轮的创造和想象。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调准音调,拨动学生的心弦;就是为了让诗人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就是为了让一首首好诗、好词像一串串快乐的音符,流进学生的心田。
  二、反复诵读,引领学生对古诗文的悟意明理
  为了提高诵读效益,教师应注重古诗词的不同艺术特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可以听读、范读、领读,也可以齐读,在诵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准古诗词的节奏,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读出语感。古诗文无论在读音还是意义上都与现代文有一些不同。所以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必然会存在难度,“比较朗读”就是打破这种差别的手段。
  读出情感。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产生移情和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再现作品中的现实形象,让学生入境悟情。
  读出美感。古诗文往往将语言文字、音乐绘画有机地结合。它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优美的意境: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淋漓尽致,有的欢快流畅……所有这些感觉,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
  读出好感。“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读,还要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愿意在课外继续诵读。最好可以在课堂尾声掀起一个诵读高潮,让学生回味无穷。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古诗文教学。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古诗文的美,享受美感体验,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高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培养与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