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体会存在的价值 习作课堂因观察得法而得心应手 浅议中小学英语衔接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2期 总第4892期 2014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2期  下一期
赞美,体会存在的价值
来源:大丰市小海小学 作者:朱荣辉 发布日期:2014-09-03 11:44:51

       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中午在学校吃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以上。但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无法安排学生到宿舍休息,只能让学生在教室自习或休息。这就有了一个新词——静校。长期以来,静校纪律难以管理已经成为学校的难题。
       有一段时间,我校的四(2)班中午静校纪律较差,这个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体育老师,缺乏工作经验。班级纪律差也让这位班主任很是苦恼。作为分管教学的负责人,我准备深入了解该班的静校情况。
       这天下午一点多钟,我走到一楼楼梯口时,就听到楼上有吵闹声。越往上走,声音越大,那是从四(2)班传来的。
       第一次进班:我悄悄走进教室,因为学生知道我是副校长,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我环视教室一圈,我反复看了看几个特别调皮的学生,然后走出了教室。
       第二次进班:大约过了8分钟,我在远处又听到了四(2)班传出的嘈杂声。我走进教室,学生们看到我又进来了,声音迅速降低,几个特别调皮的学生低下了头。我环视整个教室一圈后说:“你们是最好的班级,但我来了两次,两次看到的与你们班在我头脑中的印象有点不符合,但我仍相信你们是最好的班级。”这时教室里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几个刚才把头低下去的学生听到我的话时,抬头盯着我看了看,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说完后,我走出了教室。
       第三次进班:大约过了8分钟,我巡视完其他班级后,又走进了四(2)班。这次班级中没有人讲话,有十几位学生趴在桌面上休息,大部分学生在做作业,还有一两个学生似乎无所事事,有些坐不住。我环视教室一圈后说:“果然,你们班是全校最好的班级,但仍有个别人影响着班级的声誉,而我仍然坚信你们是最好班级中最好的学生。”说完我走出了教室。
       第四次进班:第二天中午,我又走进了四(2)班教室,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认真做作业。我环视教室一圈后说:“你们真是全校最好的班级,你们认真做作业的状态令我感动。”
       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巡班,能有这样的收获,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1.人人都爱表扬,这是人的天性。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肯定,尤其得到校领导的表扬,应该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我第一次进教室,吵闹的状态令人很不满意。我了解到,之前老师看到这种情况,都是批评学生,甚至还做出一些处罚。这样的批评方式与学生的情绪相抵触,学生非常反感。当老师一走,学生又恢复原有的状态。而我采用的是充分肯定的方法,学生在被肯定之后,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认同感,还会产生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学生的这种表现,来源于学生内心的主动束缚,而不是教师的外在监督。恰当、及时地赞美,让学生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2.教师要有教育的敏感,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闪光的品质,敏锐观察到学生脸上流露出的神情变化,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异常举动,并因势利导或防微杜渐。当我第二次进教室后,有几位把头低下去的学生在我说话时,抬头盯着我看了看。他们脸上复杂的神情在当时我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现在细想,这种神情更多的包含着一种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校长说的那样好。所以我说:“我仍然相信你们是最好的班级。”从而让他们坚信自己就是最好的。
       3.包容不仅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策略。当我第三次走进教室时,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佳,但作为管理者,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差距的,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第三次进教室时,我仍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我仍然相信你们是最好班级中最好的学生。”我在高期望中等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因而,就有了第四次进教室时学生们积极学习的状态。我们知道,学生之间都是存在着差异的,作为管理者,要懂得在对待学生的缺点时,学会包容。包容不仅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策略,教师要学会在包容中引导学生改正缺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