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无意注意”提高低年级学生听课效率 以情为支点High动课堂 盼早读课成为“找读课”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3期 总第4899期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3期  下一期
以情为支点High动课堂
来源:新沂市港头镇潼沟小学 作者:张荣 发布日期:2014-09-28 14:31:52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总觉得英语教学应以情为主。因为教师只有把学生们对学习真正的的热情调动起来,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愿意学且学得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有益的情感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我首先会按照学生们的中文名再给他们起个英文名字,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比如班里有位男生叫刘文迪,我就给他起了个英文名字“Wendy”;有位女生名叫李伊莎,我给她起了个英文名字叫“Lisa”……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我和他们都是朋友,这样就缩短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
       我会利用每周四的晚上进行家访,与一些学生谈心,我会尝试着走进学生们的心里。比如班上有些学生喜欢看动画片,那么我会告诉他们,只要自己加油努力,总有一天会像他们所喜欢的卡通主人公一样出色,这样师生间会更容易沟通,学生会感觉我与他们很亲近。教师要用心了解每一位学生,毕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发挥其潜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课堂上我通常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各司其职。在学生们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的小组合作过程中,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更加活跃,当任务完成时会产生愉快、融洽的情感;而任务活动不成功时就会有紧张、失望等情绪。
       二、降低学生的焦虑心理
       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焦虑心理,但不用太过苦恼,因为焦虑是可以克服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如果发现学生有焦虑心理的表现,就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比如轻抚学生的头发,用欣赏的眼神加以鼓励。在英语课堂中,我还会注重学生学习信念的培养。我对他们采取多激励、少批评的方式,只要他们有少许的进步,我就会给予表扬,这让学生们产生一种“我能行”的自信心。我还在日常的教学中,给班里的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但不易完成的任务——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和学生很好地沟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应用能力。我在上课的时候会向学生们讲述一些风趣、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同时我会配以形象的肢体语言,这样学生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只有真正把自己融入学生们中去,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与喜爱。因此为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教师一定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兴致勃勃地上课。
       在上课的时候,我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每节课都有收获感和满足感。教育家珀凯曾说:“大概唯一重要的,老师能在课堂上采取的步骤是提供一种教育上的成功而不是失败。”学生只有融入课堂,把握课堂,才会收获成功,而教师就是学生成功路上的“点金石”。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会为他们制定一些简单的小目标,先让他们产生兴趣,激励他们敢于尝试,让他们在小目标中体验成功,引发兴趣。只有先让他们“轻装上阵”,才能“负载而战”。同时,我还会尝试欣赏学生,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并加以放大,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优点,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最终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的喜悦。儿童是最纯真的,同时也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到你所给予的关爱是真诚还是敷衍。只要我们真正爱他们,他们当然也会回馈更多的爱与关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更多地尝试放手给学生们,继续以情为支点,High动我的课堂。为了让学生都能够乐于学习英语,对英语越来越有兴趣,教师应该更加尊重学生,在提高自身语言艺术的同时,不断探索与总结,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学进去,讲出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