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课间学生自治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构建魅力语文课堂 “以变制变”话“更例”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4期 总第4909期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4期  下一期
“以变制变”话“更例”
来源: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作者:唐洪国 发布日期:2014-10-08 14:58:42

       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将数学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精彩的生活摄入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入理解并真正地运用数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目的地改变教材中的原有例题,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呢?笔者采取“以变制变”的策略,变更例题教学。
       一、贴近生活——“更例”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依据这一教学理念,我认真钻研教材,时常对教材进行“更例”。
       对于执教《认识整万数》这一节课,我有很深的体会。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图是2003年的,我觉得这个情境中的数据比较久远,并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先让学生用熟悉的四个数位的计数器拨数,这样操作既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在无形中帮他们巩固了数位顺序,接着让学生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出三万。学生发现他们手中的计数器只能到千位,想要拨三万还差一个数位,怎么办呢?我启发学生思考,通过两人的合作,他们将手中的两个计数器拼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计数器,并对新的计数器的数位进行了改写。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学习的热情极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更例”开启兴趣之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在执教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时,例题“摆1只小船有7个△,摆2只小船要几个△?摆3只、4只……7只呢?”例题是让学生通过数用7个△拼成的小船,得出7的乘法口诀,但是对于我们七十几个人的班级而言,如果课堂上让学生拼小船,既耽误时间,也难以教学,单纯的让学生数小船,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我以学生所喜欢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作为情境,不仅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并且让七个小矮人每人手拿和7有关的数字气球,通过引导、探究、分析得出与7的关系:1个7、2个7……7个7,以此出示课题。这样的改编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过渡自然,学生能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接受挑战,主动探索新知。
       三、重视形成——“更例”培养探究精神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时,我主要是考虑知识形成的需要来进行“更例”的。
       “千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形成概念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形成概念有关的材料进行感知并形成表象。教材中例题是出示一组图片,由此来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千米”作单位。由于图片中素材学生不太熟悉,因此对图片中的数据缺少感性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课的开始我出示两幅图片,也是我们上冈镇最有代表的两个地缘标志——204国道和串场河,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这里204国道与串场河的长度都用什么作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千米。然后出示上冈老车站处的一块交通指示牌的图片。”我提问:“谁知道这里km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很快说出是千米。我再明确:“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在生活中还说成公里。”我再追问:“从指示牌中你知道上冈到盐城有多远?”然后揭示教材中的结论。这样的变化,让学生结合图片及文字介绍,并且同已有生活经验比较,对千米数从空间上有了初步的感知,更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1千米”的概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原有例题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堂注入新鲜的空气,进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