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一课多轮”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点滴做法 在合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4期 总第4909期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4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一课多轮”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作者:金华 发布日期:2014-10-09 08:26:54

       目前,课堂教学的校本研究形式一般有“一课多轮”和”同课异构”两种。“同课异构”比较适合语数外这些同年级多人教的学科,而“一课多轮”则更适合信息技术这种可能同年级一人教的学科。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阐述我所理解的“一课多轮”型研究,让教师们更真实、更深刻地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校本研究,供同行参考。
       一、第一轮实践:一节失败的初建课
       下面是我给学生上信息技术《整理文件》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片断,重点是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一)教学片断:
       师: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展示声音文件(鸟鸣.wav)和图片文件(风景.bmp)】
       师:不同类型的文件用不同的图标表示,小喇叭图标表示声音文件,画笔图标表示图片文件。
       师:文件夹是用来放文件的,这个黄色的图标就是文件夹。(鼠标指向某一个文件夹)
       (二)检测性问题:
       1.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
       2.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在哪里?
       (三)学习成效:
       这两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得上来,这是一次失败的教学经历。
       二、第一轮反思:分析初建失败的原因
       一堂看似毫无纰漏的课在最后的检测性问题下“原形毕露”,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电脑文件和文件夹远离学生生活,我没有创设一个优质情境来让学生体验。
       2.文件和文件夹是一个知识技能共同体,我在教学中却将它们孤立开来,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第二轮实践:得到成功体验的重建课
       (一)教学片断:
       师: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展示四个文件:音乐文件(爸爸去哪儿.mp3)、图片文件(新校门.bmp)、电影文件(喜羊羊.rmvb)和文档文件(我眼中的恐龙园.doc)。逐个打开/播放文件,并介绍】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四个文件各自的图标像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轻松记住它?
       学生讨论很激烈,回答也很活跃。
       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文件夹。(鼠标指向一个文件夹)这就是文件夹,是用来放文件和文件夹的。他的图标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生:像一个小包包,是黄色的。
       师:对,这个黄色的小包包就是文件夹,请同学们记住它的模样,它是可以装文件的。小明的“家里”太乱了,我们来帮他整理一下吧!(边说边用鼠标拖音乐、图片、视频、文档文件进入相应的文件夹)就像把相同的物品装进一个个包里,便于以后查找。
       (二)检测性问题:
       1.什么叫文件和文件夹?
       生:文件就是一张图片、一部电影或者一首歌曲,而文件夹是一个可以装文件的“袋子”或“包”。
       2.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在哪里?
       生:文件是“实心”的,而文件夹是“空心”的。
       (三)学习成效:
       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学会了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并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第二轮反思:分析成功的原因
       1.尽管整册教材对文件和文件夹只要求“认识”和“新建”,没有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存贮规则和结构,但从学生实际技能需求来看,会面对很多实际问题。存贮规则和结构是学生必学的知识技能,我通过用袋子装相同物品这样一个形象比喻,让学生初步理解存贮的规则和结构。
       2.存贮规则和结构是一个较难理解的内容,我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帮助小明整理“家”,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对于文件的认识,我们不能空讲,而是要用执行文件的实际效果(文本、图片、音乐、电影)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加深学生对文件的认识。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科研应该是一种常态意识,要看教师在常态教学中是不是有一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改进意识,是不是能运用这种“一课多轮”的校本研究的方式,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用最真实的状态做最有用的研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