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的影响分析 教学评价变革引发课堂教学嬗变 高效课堂呼唤“关注过程”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4期 总第4909期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4期  下一期
教学评价变革引发课堂教学嬗变
来源:无锡市育红小学 作者:李争 刘钟盈 发布日期:2014-10-09 08:22:24

       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能在课堂中生根发芽。近年来,无锡市育红小学在《学校公共生活中学生自治与互助的实践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的引领下,在课堂这一特定生活中空间学生的“自治与互助”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课堂教学评价的重构是一项行之有效且极富创造性的举措。
       一、为什么要以新的评价表来撬动课堂改革的坚冰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路径不一。像江苏洋思中学、河南永威学校等学校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顶层设计,模式先行,整体推进的策略。那么育红小学为什么要另辟蹊径呢?
       任何一所学校课堂教学变革路径的选择都有其背景,上述学校之所以能以一种模式来统领所有学科,规范所有的课堂,引领所有教师,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在改革前,教师明显存在教学主导力量不足的弊端,而“教”的能力提升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只好从改变“学”的形态来实现变革。而对于育红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她拥有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还是很强大的,所以管理者若想通过一种模式统天下,并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将阻力重重。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个性不同,学科特征差异显著,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开放性。不同人面对同一个评价文本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学科的教师也会从中找到自己的行为依据、教学注脚和教学灵感;二是针对性。新评价表能针对学校各科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条款,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三是生长性。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使用该评价表的过程中,可能会从本学科教学立场总结提炼出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利于衍生出更多的教学智慧,而不是用一个人的想法,一种哲学来统治所有的人。
       二、新课堂评价表与其他评价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新课堂评价表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展开,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交互行为质量,倡导营造新的课堂生活空间:课堂管理体现自治,学习活动体现自主,共同成长重在互助。新课堂评价的条款中,育红人考量的是学生参与的态度、广度与深度,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最值得一提的是,该评价表中有五条参考性的显性指标,它们是针对目前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并且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至少有一种学习方法与习惯得到强化性指导等。为了便于操作,新评价表采用了总体评价与突出优缺点勾选的方法,力图呈现课堂教学的整体面貌,让评价者一目了然,让被评价者更易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三、为落实新评价表采取了哪些措施,又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为了使新评价表内容深入人心,转化为课堂生产力,我们采取了多种策略:一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新评价表中的每一项条款都从教师的教学实践而来,并应用到实践中去。而且其中的相关条款,尤其是显性指标会因为课堂形态的变化而增删其中的部分内容,使其呈现为动态生长的状态。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使新评价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效应,我们一方面对教师们进行了与新条款相关的理论培训。但我们也深知理论是灰色,缺少生命的色彩,为此我们举办了“自治与互助”课堂实践化新研讨活动、赛课活动等,为教师提供生动鲜活的范例。三是邀请北师大向蓓莉教授等专家到校,针对新评价表相关内容的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理性诊断与完善,并广泛吸纳借鉴国内外兄弟学校课堂评价经验,从“辅助教学、利于评价”的宗旨不断调整评价表内容。
       随着各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学生“自治与互助”为主的教学观在育红小学悄然生成。走进课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教师琐碎的引导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多了;师生单向的沟通少了,生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多了;教师的影响小了,学生成了学习生活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同伴互助下,在和谐平等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高效的课堂课外学习情态自然形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