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学之原点开启静默心扉 谈课堂教学落实“语用” 随学而导,重点突破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5期 总第4914期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5期  下一期
随学而导,重点突破
来源:南京市红山小学 作者:赵功伟 发布日期:2014-10-21 16:11:23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对重难点的精讲,要使“教”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即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真正把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落到实处。
       一、设计自主探索的渠道——提问
       重难点中的“导”,学为理解。教师要把问题点设计在教材的重难点之上,即把教材的重难点内容编成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在课堂上逐个提出以让学生作答。
       规律中的“导”,学为探究。对于数学中规律性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其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复习已有知识,自然引入新知,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各种规律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疑点中的“导”,学为解惑。疑点指学生认知中的困惑处,是教师探究错因之源。教师在学生的疑点、错误处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及时纠错,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点拔和调控。
       二、创设积极参与的氛围——讨论
       情境中的“导”,学为发展。相对来说,教材呈现知识的形式是平面的,而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其对情境式呈现方式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如在教学“高矮”这一知识点时,师生相互比身高,从中渗透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接着教师问:“再过10年后,老师一定比同学高吗?”使学生理解比高矮也是相对的。这种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能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发散中的“导”,学为参与。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教学有0的乘法时,教师先讲解1×0,2×0的理由,引导学生设想更大一些数的乘法,使得数也为0。立即有学生说出100×0,1365×0,999×0……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意见交换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不失时机地提出0×(  )=0,并提问学生,括号里的数能填完吗?括号里能填0吗?学生讨论得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争论中的“导”,学为创造。数学活动是学生主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积极学习的活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强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
       如《小数的性质》教学时得到小数:0.1、0.10、0.100,并在小数之后都写上单位名称——米,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小数是否相等,学生意见不一。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可以画一画,再比较。”教师就请学生依次画出0.1米、0.10米、0.100米;有的说:“可以在米尺上找一找。”教师就让学生在米尺上直接寻找相应点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开展实践活动,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益。
       三、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操作
       探究中的“导”,学为激趣。数学中的探究,能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进行探究,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操作中的“导”,学为明理。操作实践在低年级学习中经常被用到,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适时地引导与正确地指导,使学生手脑并用,获益颇多。如低年段“认位置”的教学,教师就地取材,让学生拿出文具盒,在它的右边摆上铅笔;在它的上面放上橡皮;在它的左边放数学书。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指出文具盒与其他文具、书本的相对位置。通过这样的操作与练习,学生对方位的理解更加深刻。
       合作中的“导”,学为相长。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也是互相启发的过程,更是思维提高的过程。如教学《正方体表面涂色》,教师让学生们通过涂色,合作分工完成,探索出涂色与顶点、棱的段数关系,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理清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认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