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阅读是探究式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中设置科学阅读环节,有助于完善学生探究活动中所获信息的不足,帮助学生整合课内外与学科间的知识,打通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延伸到课外的阅读活动还有一个作用,它可以持续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索欲,这是丰富儿童精神生活的必要过程。
因为受时间的限制,在科学课堂内开展阅读活动只能围绕课时的重难点短时间介入,或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材料的兴趣;或明确观察实验活动的任务,学习相应的方法;或拓展补充相应知识背景,扩大认知面。下面就课内科学阅读活动谈一点自己的实践经验。
一、读懂活动提示,明确活动任务,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在执教《磁铁》一课时,我安排学生探究“条形磁铁的五个点上哪一个点的磁性最强”这个探究活动时,在活动前给予学生提示及要求:
温馨提示:
1.分别把螺帽吸在磁铁的A、B、C、D、E五个部位上。
2.一个一个地往上接,看能挂几个。
3.记录各个点能吸的螺帽的个数。
4.分析数据,找一找磁力分布有什么规律。
怎样才算读懂了以上四条信息?例如在看第一条时可提问“分别”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做?我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应该一个点一个点的去测量。“一个一个往上接”又是什么意思,怎么接的呢?可以请学生到讲台前示范,以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数据,提高实验活动的效果。
学生在活动中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应该完成的目标,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强化活动目标的理解和任务的布置,这有利于督促学生在活动时关注应该完成的任务。教会学生读懂实验步骤、提示等信息,让学生从对现象的兴趣过渡到对数据记录与理性的现象分析过程,可提高学生在活动时思维参与深度,引领学生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终极目标。
二、读懂图片信息,产生联想活动,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激发儿童提出问题的关键。科学教师可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提供信息丰满、内涵丰富的图片,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架桥铺路,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问题意识,促进他们高级思维活动的发生。阅读活动是小学生具备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必需途径。因此,科学教师应适时抓住课内科学阅读环节,帮助学生获得这种思维品质的提升。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儿童阅读图片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一课时,教师出示北极狐与沙狐图片(如下图)。
我请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并提问:“这两只狐狸生活地点、身体形状有什么特征?”在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后,再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分析一下可能产生这些不同身体特征的原因吗?”促使学生把不同狐狸的身体特征、习性与所生活地点的环境相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思维上的飞跃。
三、读懂图文资料,补充拓展延伸,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科学课中为帮助学生认识某一知识点,教师常常利用图文资料让学生当堂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资料的阅读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同一问题的认知程度,有助于他们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推论。如教学《马玲薯的沉浮》一课,在学生研究马玲薯在水和盐水中沉浮规律后,我提供了一段文字资料《死海不“死”之谜》,生动的文字资料饱含趣味性与知识性,对本课的科学概念起到拓展延伸作用,促进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这类图文资料还有一个优势,资料所涉及的内容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用简便灵活,是课堂活动的好帮手。
有的图文资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对他们的人格形成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如教科版教材单元资料中涉及到的哥白尼、达分奇、达尔文、伽利略、袁隆平等科学家故事,展示了他们为了寻找真理,孜孜不倦,废寝忘食。资料中科学家们的科学素养、科学品德会激发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自然,对儿童形成健康的科学志趣有较好的帮助。
“人的阅读史就是他们的成长史”,注重在科学课内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指导,可以使课堂内的探究活动前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让科学课堂更丰满,科学学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