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试卷”告别的不仅是题海战术 拒为孩子配备手机貌似合理 “全面二胎” 教育如何应付 教育从来不是齐刷刷的事 教师评模评优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检验 “自由教师”应得到更多关注的目光
今日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9期 总第5144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9期  下一期
拒为孩子配备手机貌似合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11-26 10:55:47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超然物外,遗世独立。这也就决定了无线网络终端的重要载体——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当然,以孩子的自制能力,能理性使用智能手机的想法无疑太天真。毕竟,网络世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身心已被俘虏,或误入歧途,或痴迷其中……而这,也是教师和家长对孩子接触智能手机最为顾虑的地方。
    问题是,若以此为由拒为孩子配智能手机,貌似合理,实则不妥。既然互联网“智能”时代已来临,社会各方就应深挖其优势,针对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开发、组建、推出各种对路的智能客户端、特色网络平台、全方位监管体系。
    既然是“智能”手机,就应有“智能保护”,比如时间管理上可以设置为某个时段自锁,实时主动对不良网址过滤;还应具有“家长功能”,比如通过亲情定位,随时了解孩子的位置,通过上网时长、软件类型、访问的网址等,对孩子进行科学监护;在网络学习资源上,优质高效的学习软件,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是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要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社会在不断发展,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不应成为“雷区”。而其中之前提,是教师、家长们“业务”要熟练,手机生产、营销商以及网站运营者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这考验的是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和水准。
                                                                          张兰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