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0期 总第5244期 2016年06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0期  下一期
错误=“√”
来源: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作者:郑涛 发布日期:2016-06-20 08:26:37

    “√”和“×”不仅仅是一种批改符号。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是非”必须要鲜明醒目,否则学生不能及时地认清自我,不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因此,比较明显的错误,例如数学题中错的计算结果,语文作文中的错别字等,都要毫不吝惜地打“×”,起到警示作用。 有的情况也不一定要打“×”,例如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时,若计算过程无误,结果算错,就应当区别对待。“√”和“×”使用的最好标准,我认为是让学生清晰、迅速地明白自己的“得”与“失”。错误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步骤,因此错误=“√”。
    作为教育者,我们若过多纠结于是否打“×”,或者挖空心思用其他符号来代替它、修饰它,这一做法恰恰折射出我们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能正视挫折和失败。我们太在意形式的东西,而忽略了思考“为何会出错”“如何避免出错”等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教育思维模式所产生的恶果,不仅让学生变得害怕出错,逃避错误,还使学生变得不能正视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问题。其实,学生需要的是我们正确的引导——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仅此而已!我们担心“×”的负面影响是多余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严重误导。表面看似爱学生,实际是害了学生。学生往往变得赢得起,输不起!心灵畸形发展,脆弱娇嫩,怎能抵抗外来的风雨?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失败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反省和总结往往会在失败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学到更多的知识,认识得更加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渗透提高学生“钝感力”的教育,教育学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告诉他们这种“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唯有此,再看“×”不正是“√”倒立在水面虚实组成的影像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